第624章 广平府的备战(2/2)
乡兵们平日里务农为生,缺乏军事训练,伦彝与李远等人便从最基础的队列、刺杀教起,一招一式,亲自示范。李远性情沉稳,尤擅排兵布阵,他根据城外地形,将乡兵分为三队,一队正面御敌,一队侧面包抄,一队作为预备队,互为犄角。
操练之余,伦彝还向乡兵宣讲忠君爱国之道,告知众人“城破则家亡”的道理,激发众人保家卫国的决心。乡兵们感念其诚意,操练格外刻苦,不多时便已初具战力。
训导徐佩铉,性情刚毅,主动承担起城外另一处要地的训练之责,生员周尔桃等人紧随其后。其所守之地紧邻官道,是清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防御压力极大。徐佩铉深知“兵贵神速”,不仅加强乡兵的体能与武艺训练,更注重实战演练。他每日组织乡兵进行攻防模拟,让众人熟悉战场环境,掌握应变之策。
周尔桃擅长制作简易防御器械,他带领乡兵砍伐树木,制作滚木礌石,家里的铁锅都现了出来熔铸,打造兵器。
徐佩铉还严令军纪,制定奖惩制度,有功者赏,怯战者罚,使得所部乡兵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城内防务亦丝毫不松。生员李滋等人自发组织起来一支巡检队,承担起巡缉奸细、护守库狱、清理街道的重任。李滋深知清军惯用奸细潜入城中策应,便带领一众同窗,分片巡查街巷,盘查可疑人员。
他们制作腰牌,凡城内居民皆需随身携带,无牌者一律扣押审问。府库与监狱乃城中文武要地,李滋专门挑选精壮生员与衙役一同值守,日夜巡逻,以防不测。
同时,他们还组织民众清理街道,拓宽通道,确保战时粮草运输与兵力调度畅通无阻。遇有百姓恐慌不安者,李滋等人便耐心安抚,宣讲防御部署,稳定民心。
永年县典史薛广居,虽官职低微,却责任心极强。他主动请缨负责摆设步拨、飞探虏情,成为城池的“千里眼”与“顺风耳”。薛广居挑选数十名身手矫健、熟悉地形的乡勇,分为若干小队,潜伏于城外各处要道、村落,打探清军动向。
为确保情报传递迅速,他设立多处传递驿站,采用快马接力的方式,一旦发现清军踪迹,便即刻上报。寒冬腊月,冰雪覆盖,探子们往往藏身于荒郊野岭,忍饥挨冻,却无一人退缩。正是靠着这些精准及时的情报,城中守军才能提前做好部署,掌握作战主动权。
永年县主簿马应麒,精通火器,负责教习火炮之责,西城守备董邦杰则兼任协防,二人相辅相成。当时城中火炮数量有限,且多为旧式火炮,马应麒便对火炮进行修缮改良,提升射程与威力。
他耐心向炮手传授瞄准、装填、发射的技巧,反复演练,力求每一发炮弹都能命中目标。董邦杰身为武将,经验丰富,他根据西城地形,合理布置火炮阵地,将火炮安置于城头制高点,形成交叉火力,覆盖城外主要区域。二人每日督阵训练,炮手们技艺日渐精湛,成为守城的重要力量。
为增强防御力量,知府程世昌还下令招募兵勇,作为游兵,往来于城上城外。这些游兵多为流亡的壮士与退役士兵,战力较强。
程知府将其分为两队,一队驻守城头,随时支援各处危急地段;一队游走于城外,与各团练相互呼应,袭扰清军。
游兵们机动性强,战法灵活,时而正面阻击,时而侧面偷袭,成为清军的心头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