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男女老少齐上阵(2/2)
王梦晹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领,他深知这些临时招募的人员缺乏战斗经验,于是亲自传授他们守城的技巧和方法,训练他们如何使用兵器、如何应对清军的进攻。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傅梅和黄元功两位乡绅在承担了粮米供给之后,还额外承担了每名健丁和寨丁五十文的开支供给。
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五十文钱,却体现了他们对守城事业的奉献和坚定支持。
在他们的带动下,顺德府的其他乡绅也纷纷响应,王懋昭、武用贤、刘恕、沈第、胡嘉猷、赵煋、胡嗣美、穆逢春、董友恺等乡绅,以及举人赵汉、习慎行、黄靳、贡士黄元名等有识之士,都积极参与到了守城的行列中。
他们有的负责组织后勤保障,为守城士兵提供衣物、药品等物资;有的负责安抚城中的百姓,稳定民心,防止出现恐慌和混乱;有的则亲自登上城墙,与士兵们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清军的进攻。
在这些乡绅和有识之士的带动下,顺德府的百姓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城中的青壮年男子主动报名参加守城队伍,妇女和老人则在家中为守城士兵制作干粮、修补衣物。
整个顺德府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守城力量。他们就像一座坚固的堡垒,在清军的重重围困下,顽强地坚守着。
这场顺德府的守城之战,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对抗,更是一场民族精神的洗礼。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顺德府的官员、乡绅和百姓们,用他们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担当。
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顺德府的历史长河中,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往直前,永不退缩。
在那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清军频繁南下侵扰,各地的防御任务变得异常艰巨。
顺德府在面对清军围困时,地方乡绅及各阶层士民的捐输发挥了关键作用,而这种情况并非顺德府所独有。
实际上,在其他州县的防守过程中,同样高度仰赖地方乡绅及各阶层士民的慷慨捐输。这些乡绅们凭借自身在地方上的财富、威望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并参与到地方防御事务中。
他们或是出资购置兵器、粮草等物资,或是招募训练乡勇,为地方的安全稳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各阶层士民也在乡绅的带动下,纷纷出钱出力,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地方防御力量。由此可见,士绅已然成为地方防御的主要力量之一。
士绅在守城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得到了朝廷官员的充分认可。朝廷对士绅的重视,有着多方面的体现。
一方面,体现在对士绅的褒奖上。当士绅们在地方防御中做出突出贡献时,明廷会给予他们相应的荣誉和奖励。
例如,授予他们一定的官职头衔,或是赐予牌匾、锦旗等,以表彰他们的爱国之举和奉献精神。这些褒奖不仅是对士绅个人的肯定,更是在社会上树立了榜样,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地方防御中来。
另一方面,明廷对士绅的重视还体现在地方官的言论中。户部郎中关尤其就有关于士绅在城守中作用的详细论述。稿中提到:“大凡城守之事,固赖城守官为之主持,尤赖乡绅为之鼓率。”这清晰地表明,在城守事务中,虽然城守官起着主持大局的重要作用,但乡绅的鼓动和率领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