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 第230章 马车的涟漪

第230章 马车的涟漪(2/2)

目录

湖里的画舫上,几个穿长衫的文人正围着茶盏说话,瞥见这马车,都放下杯子扶着船舷探头看。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文人指着马车笑:“这物件倒新奇!四个轮子竟比两轮的还稳,没见它晃一下。” 另一个接话:“往日过苏堤的石板桥,两轮马车能把砚台都颠出墨来,你看这车,连琉璃车窗都没颠破!”

不过月余,这样的惊叹在杭州城就少了 —— 越来越多人买了这四轮马车。

起初第一批,还只在盐商、绸缎商的圈子里转,没几日就连巷口的小孩都知道,去灵隐寺坐四个轮子的马车最稳当,比轿子还舒服,走九溪十八涧的碎石路都不颠。

杭州盐商胡万山的马车最惹眼:车厢里铺着苏州来的云锦垫子,车帘是绣着金线的软烟罗,连车夫的坐垫都缝了丝绸镶边,远远瞧着就透着贵气。

这天他要送新茶去城西织造府,马车刚转出巷口,就见邻居薛举人拎着书卷站在门边,老远就拱手笑:“胡老板这是要出门?能不能捎我一段,也见识见识您这宝贝马车?” 胡万山笑着应了,掀开车帘邀他上车。

马车驶过涌金门外的碎石路,薛举人捧着刚买的一本小说,翻了几页,微微颠簸之下竟十分惬意。

他奇了,伸手在屁股底下莫不是藏了弹簧?往日坐马车过这段路,衣衫能颠得飞起来,今儿连书页的边角都没卷。”

胡万山得意地指了指车底:“这叫沙发,是老弟花了大价钱去南洋定的!”

“沙发?”

薛举人狐疑。

“对,这是安了弹簧的皮座椅,单靠车辆减震,效果仍有提升空间。”

胡万山嘿嘿一笑。

“车底下那个叫‘板簧’,再配上这橡胶轮胎,比棉花还能缓冲。别说碎石路,就是过城门口的石门槛,都比家里的太师椅还稳!”

苏州城里的四轮马车也慢慢多了起来。有那脑子活泛的商人,见坐车的人越来越多,干脆开起了车行,门口挂块 “四轮马车,稳当快捷” 的木牌,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生意竟也十分红火。

苏州平江路边的 “顺达车行”,门脸嵌在白墙黛瓦里,却凭着门口三辆朱红马车格外引人注目。

橡胶车轮沾着青石板缝里的青苔,车帘边垂着的黄铜铃,被穿堂风一吹就叮叮当当地响,和隔壁茶馆飘来的评弹调儿混在一起,倒成了街面上独一份的热闹。

掌柜王老三正蹲在车旁,用浸了茶油的棉布擦车辕,指腹蹭过柚木纹理时,总忍不住想起半个月前开这车行的决定。

那时他见南京来的商人坐着四轮马车过石桥,连车帘都没晃一下,当即就拍板:“这营生,苏州少不得!”

于是,他设法打听消息,找关系找到了舟山,终于抢先买了十几辆四轮马车。

“王掌柜,还能租着去虎丘的车不?” 脆生生的女声打断他的回忆,抬头见是张太太牵着五岁的囡囡,手里还拎着个描金食盒。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