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快穿年代之旅途 > 第357章 年代奋斗之旅64

第357章 年代奋斗之旅64(2/2)

目录

因为上一批知青足够败坏了大家对知青的好感,他们是一点也不想知青分他们村子的。

张满仓虽然离开了,但是还是让他们收拾一下,到时候先到支部那边领一下粮食。

当然,张满仓也表示,这粮食不是白送的,之后干活的工分里扣。

那些知青也没有多说什么,也是照做的。

暂时来说,张满仓还是放心了。

毕竟没有闹出什么事儿来,弄的他觉得麻烦他自然觉得还行。

知青的到来,也没有人欢迎,他们也是开始明白他们的到来是不被欢迎的。

基本上的知青,还是听从安排的,只有工作的完成度,那是不要太指望的。

好多次将菜苗当成草后,才改正了。

苏香对于这些也是直摇头的,也没有多说什么。

分给她的知青,她就好好教。

反正她跟知青,也没有什么仇怨,自然不会多说什么。

苏香自己事儿不少,还得照顾暂时养在她家的猪崽。

下工后都是早早离开的,不可能在工分地里逗留。

倒是知青那边也确实闹出了笑话。

原因是新知青的东西没上锁,说是被动了。

这事儿还找上了九叔公,然后那些知青都到苏香这里用钱买了可以上锁的箱子。

至于那些被动了的东西,基本上也没有追回来。

因为被动用的是曾慧玲,被动的也是护肤那类的东西。

那都是她家里亲戚带回来的外国货,她自己用起来都是省着的。

结果被人用了不少,不难受才怪。

最关键的是这人还没抓到,可想而知她有多气。

也是因为这事儿,找苏香做箱子的知青可是不少的。

重要的物品都锁着,倒是没有再传出什么事儿来。

经此一事,知青点,暂时也进入了安静期。

其他的的小吵小闹的,也影响不到村里人。

主要是已经看过了罗颂他们之前闹出了不少事儿,现在已经不新鲜了。

加之,各家还在为野菜这些的奋斗,听八卦的热情都降低了。

这要是事儿不多,倒是不会缺乏去知青点蹲热闹看的人。

只不过现在也没有人愿意,为了听八卦弄得后面饿肚子,那才是会让人后悔的事儿。

新来的知青倒是基本上都很乖觉,说弄野菜也是有在认真的挖的。

所以,新知青的到来,没有溅起什么大水花。

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没有其他的心思。

除了苏香他们几个去接知青的,也就只有被安排带新知青的人才和几个新知青苏香。

这日子也是一天一天过的,除了地里的活计,也是安排了在修猪圈的事儿。

这些猪崽没有在苏香家里待很久,也确实跟苏香计算的时间差不多。

要不是,因为白天温度高,他们变成早上和傍晚摔土砖和捡石头,猪圈肯定是要推迟修建的。

不过情况还是没到那个程度,因为大家都挺努力的,猪圈的修建也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的。

猪圈修在村边上,靠近苏香家这边的方向。

不过距离苏香家里,还是有一千多米。

之所以在这边,也是因为靠近水井。

为了味道好闻一点,猪圈不太适合修在村中心那口水井那边。

就算能接受这味道,那口水井那边,也没办法修一个两间的猪圈。

张满仓也是有想法的,他想以后有能力就多养几头猪,那样村里的账面,也不至于那么困难。

所以这一修,直接就修了两个圈。

对于张满仓的决定,还是支持的人多过反对的。

因此,猪圈的事儿也就这么决定了。

这里离水源挺近的,冲洗猪圈也方便。

加上距离苏香家里也挺近的,真有什么,也可以找苏香这个养猪大家帮忙看看。

养猪大家这是村里人私底下给苏香的称呼。

因为最开始养猪、养兔子,都是苏香教过的,加之生病了苏香基本上都能看好。

因为这个,村里人私底下就这样称呼苏香的。

这两年,政策不允许了,私底下对苏香的称呼才止住。

苏香自己虽然听了几嘴,但是也没有太在意。

现在村里除了任务猪,还多了七头猪。

一个个也是真的很有干劲的,没有肉的日子,肚子里的油水总是少了不少的。

有肉吃,这日子才叫有奔头。

那些猪搬进已经消毒杀菌过的新猪圈,夏收也差不多进入了火热期。

天气炎热是天气炎热,但是夏收不管是谁,都不敢耽误。

已经成熟的水稻,不早点收割、脱粒、晒干,可是要错过交公粮的。

交公粮是头等大事儿,这个不管如何也是不能出错的。

关系到大队评优评先很多事儿的。

就算不能成为最优的大队,也不能是最差的。

别怀疑他们大家的积极性,为了得到优秀的评级,他们也是很拼的。

田里的稻子,也是等不了那么久的,所以抢收也是火热进行的,就差没将人直接干种暑。

其实,各个大队现在情况都差不多,都在抢收中。

想要尽快将公粮给交了,这样才能将剩下的粮食分入各家。

在不交完公粮前,能有多少粮食分到各家还是未知数。

这个很是说不好,也是不能说的!

夏收的大部分田里,种的都是水稻。

这个是为了更好的交公粮,但是很明显夏种的时候不能种水稻了!

水稻水稻不抗旱,种着很浪费水。

现在河里水位下降了很多,包括村里的几口水井都是如此。

所以不珍惜水资源,那是不可能的的。

苏香他们努力收割稻子,打算趁着天气热,早点将稻子晒干来。

因为这样,村里的人被分成了两波,一波割稻子,一波脱粒。

等到脱粒了不少后,还得分出一些来人来做晒稻谷的工作。

不过按张满仓的想法,他准备将知青分到晒稻子的行列。

没办法,这些知青干活真心没效率。

割稻子那是比不上小孩的,夏收比较着急,可没有那么多时间耽误。

所以一个个不就得紧着来安排。

最轻松的活也就晒稻谷了,所以在能晒稻谷后,这些知青都被安排去了晒稻谷。

这个活计因为轻松,工分自然没有那么多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