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波兰的战后建设(五)(2/2)
瓦迪斯瓦夫·格拉布斯基听着这些提议,心中如同压着铅块。他知道,每一份“援助”背后都标好了价格。选择联合帝国的方案,意味着波兰的国防命脉将很大程度上与联合帝国绑定,北方党势力将深入波兰腹地。选择法国,则可能加深对法国的军事依赖,并直接触怒联合帝国。英国的方案看似温和,实则想用软实力和商业利益渗透。
“诸位大使的诚意,我深表感谢。” 瓦迪斯瓦夫斟酌着词句,试图平衡,“波兰的国防建设百废待兴,我们需要各方面的帮助。具体的装备采购和合作项目,我国国防部和装备部会组织专家进行详细评估,既要考虑装备性能、价格,也要考虑与我军现有后勤体系的兼容性,以及长期合作的可持续性。这需要一个过程。”
送走三位外交官后,哈勒尔上将和罗兹瓦多夫斯基中将带着那份沉甸甸的评估报告走了进来。瓦迪斯瓦夫看完报告,长时间沉默不语。
“总理,情况就是这样。” 哈勒尔上将沉痛地说,“我们没有挑剔的资本,但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联合帝国的装备质量可能最好,条件也最诱人,但政治代价可能最高。法国的装备……有些过时,但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法国在地缘上更需要我们。英国……只能作为补充。”
瓦迪斯瓦夫走到窗前,看着阴霾的天空:“我们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哈勒尔将军,罗兹瓦多夫斯基将军,我们需要一个混合策略。步枪和基础弹药,可以主要考虑联合帝国的方案,因为他们的‘二五式’步枪确实优秀,而且愿意帮助建厂,这对我们实现自主至关重要。但重型火炮和坦克,可以适当向法国倾斜,以维持与法国的传统关系,平衡联合帝国的影响。至于英国,可以邀请他们帮助建立情报和通讯系统,这对我们也很重要。”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同时,我们要启动我们自己的‘军备自主计划’。秘密成立一个由国内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组成的技术小组,研究逆向工程和自主设计的可能性。哪怕从最简单的武器开始。我们要让列强知道,波兰不是只能被动接受施舍的乞丐,我们也有自己的意志和潜力。”
他顿了顿,对财政部长扬·克雷布斯说:“扬,想办法从黄金集团的贷款中,挤出更多份额用于军备采购和国内军工建设。哪怕在其他方面紧一紧,军队的现代化不能再拖了。苏波战争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
消息很快传到各方耳中。在帝都,联合帝国首相李光对陆军大臣王泰兴(北方党人)说:“波兰人很谨慎,想玩平衡。但他们的弱点太明显。让北极星集团在价格上再做一些让步,务必拿下步枪和兵工厂的项目。这是我们在波兰打下钉子的关键。”
在巴黎,法国总理雷蒙·普恩加莱对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说:“波兰人可能更倾向于联合帝国的步枪。我们必须确保在重炮和军事顾问方面占据优势。必要时,可以同意转让一些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比如那75炮的图纸,以换取订单。”
在伦敦,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对外交大臣奥斯丁·张伯伦说:“波兰的军备竞赛已经开始。我们的重点是确保商业利益和情报网络的建立。让维克斯公司做好准备,一旦波兰人需要重炮,我们要拿出有竞争力的方案。同时,通过印度帝国提供的物资,要体现出我们的‘可靠性’。”
而在莫斯科,苏联红军总司令谢尔盖·加米涅夫向列宁汇报了关于波兰军备情况的情报。“波兰军队的装备状况极其糟糕,但他们正在积极寻求外援,主要是联合帝国和法国。” 加米涅夫指出,“这可能会在短期内提升波兰的军力,对我们构成威胁。”
列宁沉思片刻,说:“密切关注。但同时,也要看到波兰与其援助国之间的深刻矛盾。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另外,我们自己的军工恢复也要加快。图拉兵工厂和伊热夫斯克兵工厂的产能必须提升上去。”
华沙郊外的训练场上,雨还在下。波兰新兵们仍在泥泞中艰难地演练着。他们的装备依然破旧,但一股不甘人后、渴望强大的暗流,已经开始在这个饱经磨难的国家内部涌动。波兰的军备重整之路,注定将与其曲折的国家命运一样,充满荆棘、博弈与无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