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 > 第314章 波兰的战后建设(一)

第314章 波兰的战后建设(一)(2/2)

目录

瓦迪斯瓦夫点头同意:“可以,但英国必须保证印度帝国的棉花价格不高于国际市场价,而且运输费用由英国承担。”

送走阿奇博尔德,瓦迪斯瓦夫回到会客厅,对张远说:“联合帝国要是能说服东方橡胶公司,给波兰提供与巴西橡胶同等的价格,我们可以承诺未来五年内,东方橡胶的采购比例不低于40%。另外,金龙集团的小麦要在三个月内运到波兰,不能拖延。”

张远立刻拨通了南洋党总部的电话,苏曼(南洋党党首)在电话里爽快答应:“东方橡胶可以给波兰提供同等价格,还能延长付款期限,但波兰要允许我们在华沙建立橡胶仓库,负责橡胶的储存和分销——南洋党不能让北方党和南方党独占波兰市场。”

挂断电话,张远对瓦迪斯瓦夫说:“东方橡胶公司同意你的条件,金龙集团的小麦下个月就能启运。现在我们可以签署协议了吗?”

瓦迪斯瓦夫看着协议上修改后的条款,终于松了口气——波兰通过周旋,既拿到了联合帝国的贷款、小麦和橡胶,又没有完全让出利益,还争取到了法国和英国的军事援助,算是暂时稳住了战后重建的局面。

协议签署的消息传到帝都联合帝国首相府,李光正与内阁成员召开会议。金铭远(财政大臣,北方党人)拿着协议副本,语气带着满意:“龙武集团拿到了波兰30%的石油勘探权,永恒集团拿下了铁路工程,黄金集团的贷款也能获得稳定收益,北方党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赵文涛(商业大臣,南方党人)却皱起眉:“华鼎公司虽然打开了波兰纺织市场,但法国的纺织机械也挤了进来,未来的竞争会很激烈。我已经让李默在华沙建立销售中心,争取把棉布份额提到50%,不能让法国抢占太多利益。”

邱瑞峰(海军大臣,南洋党人)补充道:“东方橡胶在波兰建立仓库后,我们可以以此为跳板,进入东欧市场,挤压巴西橡胶公司的份额。南洋舰队已经派了一艘运输船,运送橡胶设备去华沙,确保仓库能尽快投入使用。”

李光点头:“波兰是牵制苏联的重要棋子,我们要通过经济合作牢牢抓住他们,但也不能让任何一个党派独占利益——北方党控能源,南方党控纺织,南洋党控橡胶,这样才能保持联合帝国内部的平衡,也能让波兰不敢轻易倒向英法。”

巴黎爱丽舍宫,法国总理雷蒙·普恩加莱看着保罗·康邦的汇报,脸色有些难看:“联合帝国通过贷款和援助,已经控制了波兰的能源、纺织和橡胶市场,我们的军事援助只是杯水车薪。”他对陆军部长安德烈·马奇诺说,“给波兰再提供50门火炮,同时派军事顾问去华沙,帮助他们训练军队——我们必须让波兰知道,法国才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不能被联合帝国拉拢。”

伦敦唐宁街10号,大卫·劳合·乔治对着阿奇博尔德的报告叹气:“巴西橡胶公司只拿到了波兰40%的橡胶份额,远远低于预期。”他对奥斯丁·张伯伦说,“让印度帝国给波兰的棉花价格再降低5%,同时说服澳大利亚联邦(联合帝国海外地方机构)的英国商人,减少对波兰的羊毛出口,给联合帝国制造压力——我们不能让联合帝国独占东欧市场。”

1922年的华沙,重建的号角在维斯瓦河畔回荡,可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块钢铁、每一台纺织设备、每一吨橡胶,都藏着大国博弈的痕迹。瓦迪斯瓦夫站在总理府的阳台上,望着远处忙碌的工地,心中清楚——波兰的战后重建,不过是联合帝国、英法等列强争夺东欧利益的缩影,想要真正实现独立和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在帝都、巴黎、伦敦的办公室里,李光、雷蒙·普恩加莱、大卫·劳合·乔治还在为波兰的利益盘算着,这场围绕战后重建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