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以少胜多”很难打(2/2)
范阳走到地图前,笑着说道:“诸葛丞相果然高瞻远瞩,他人虽走,却依然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情报。”
说着,范阳顿了顿道:“诚如丞相所言,陆逊选择在蓟春、寻阳两地布置重兵,自然是进可攻,退可守,企图在对抗我军时,立足于不败之地。”
刘备等一众将领闻言,不禁纷纷皱起眉头。
刘备疑惑的盯着地图看了片刻,问道:“子煜,如此说来,只怕我军短时间难以取胜了?”
范阳笑着摇头道:“非也!”
说着,范阳补充道:“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今我军兵力上明显优于对手,虽然没有对方兵力的十倍那么多,但两倍总是有的……”
说罢,范阳忽然望向张飞道:“张将军,诚如是乎?”
张飞一听范阳跟他泛酸,忍不住直接翻了个白眼,随即朗声道:“陆逊在蕲春的兵力约三万之众,在寻阳的守军约两万。至于水军,目前还不得而知。”
范阳笑道:“这就够了!”
“我们和他打的就是陆地战,至于水战,还不着急。”
“此番陛下亲征,我与陛下出川共领兵五万有余,加上荆州守军约五万人,就是十万余众!”
“这十万大军,除了孙权带不了,剩下任凭谁带,都很难打败仗吧!”
“哈哈哈哈……”
众将闻言,又是一阵哄笑。
其实自古以来两军作战,兵力的悬殊对比,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
尽管历史上爆发出很多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
仅在三国时期就有三场最具代表的大战例,赤壁、官渡、夷陵。
因此很多不懂历史、不懂战争的人就会觉得,以少胜多的战争其实并不难打,只要指挥官头脑灵活、战术得当,就可以打胜仗。
其实并不然!
打仗就是冒险,战场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太多。
要考虑的问题也太多太多。
粮草不够了怎么办?士兵想家了怎么办?军心不稳了怎么办?指挥官无能怎么办?敌人比你聪明怎么办?
你的预判被敌人给预判了,怎么办?
但凡出现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满盘皆输。
你只看到曹操打官渡时是何等威风?却没有注意到曹操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打富裕仗。
其实仔细想想,曹操在平定北方时,几乎每一次出兵都是在兵力上优于对手的。
除了袁绍。
因此你会发现,三大战役,全都是影响未来历史格局变化走向的险恶战争。
险恶到它的成败,关系着万千人的命运。
如果周郎的赤壁之战输了,曹操就一统了天下,也就不会有什么三足鼎立,更不会有现在季汉的基业。
当年丞相北伐,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粮草不济,一方面是天命已终,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国力的弱小而导致兵力上的差距……
每一点都是致命的。
因此,像这种以少胜多的战争,其实是最难打的。
能随便打赢以少胜多战例的,都成了古之名将!
除非你是开国大将粟裕,在战场上嘎嘎乱杀,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而如今范阳要做的,就是将“挫败战术”发挥到极致。
接下来,范阳打算仔细的给诸位将军仔细讲述他的“挫败战术”……
只要理论和实战运用的得当,他的计划和想法便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