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80章 治地痞胡乱扣帽子 招道士引来宋献策

第180章 治地痞胡乱扣帽子 招道士引来宋献策(2/2)

目录

程风此言一出,众官员们顿时眉飞色舞起来,陈洪谧起身,朝董其昌,袁可立两人拱手:“下官先谢过两位大人,谢过公子大义。”

程风笑笑,抬头示意,马上有人送上了笔墨纸砚,在旁边的桌面上铺好。

程风朝几位大佬拱手相问:“不知道哪位大人的魏碑写得好?”

众官员相互交流了一下眼神,钱谦益笑道:“魏碑当属董尚书为最。”

董其昌倒也不谦虚,笑呵呵的走到桌前,拿起毛笔:“要写啥字?”

程风拿出一张纸铺在桌子上:“师伯,这几个字。”

董其昌一看,纸上写着:华夏人民银行,壹百圆,伍拾,贰,角,当,银,两共十六个字。

这个简单,董其昌笔走龙蛇,一气呵成。放下毛笔笑道:“献丑献丑。”

众官员上前观赏,溜须拍马的话飞得满天都是。

等大家都吹嘘完,程风笑笑收了字帖,又问:“不知道哪位大人的隶书写得好?”

众官员又是相互客气之后,文震孟笑着站了出来:“隶书老夫应该略胜一筹。要写啥字?拿样来!”

程风又拿出一张纸铺平,纸上写着:中国公民户籍册,家公安部制,身份证共十五个字。

程风借这个机会,一口气把户籍册,身份证,学生证,士兵证,粮票等各种票证的字帖都书写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并利用这些字体为由,给在场的官员都发了一笔福利来拉近关系。

……

袁可立本来还想在苏州多逗留几日,没想到才到九月十二,就有南京的信使来到桃花坞:“尚书大人,出大事了。”

正在太湖游玩的袁可立董其昌被吓了一跳:“南京出什么事了?”

“有地方士绅上报,近日南京嘉禾庙有大量道士汇聚,人数已达数千人之多,府尹大人担心道士集众闹事,让小的快马加鞭来报与大人知道,是派兵驱散还是围剿,请大人定夺。”

“数千道士汇聚于嘉禾庙?他们想干什么?莫非想要谋反不成?”

袁可立坐不住了,叫来手下去传正在湖畔划船的程风。

老师传唤,程风只得离船上岸:“老师,出什么事了吗?”

“南京那边出了点事,你是同老师一起回南京,还是逗留几日再回?”

“老师,南京出啥事了?能告诉学生吗?”程风好奇,这风平浪静的,南京能出啥事?

袁可立本不想说的,可想到这小子也是有头衔的,而且头衔还不低,应该是可以让他知道的。

思及此,这才说道:“刚刚才有人来报。南京佳禾庙有大量道士聚集,应天府尹担心道士集众闹事,为师要马上回南京安排防御,以防不测。”

一听是嘉禾庙的事,程风放心了:“老师不用担心,嘉乐庙那里没什么事。学生忘了告诉老师,那些汇聚到嘉禾庙的道士,都是学生的道友。

是学生与他们相邀,九月底在嘉禾庙汇合,一起去旧港宣慰司传道的。”

袁可立大奇:“你的道友?老夫记得你小子四处瞎晃悠,结识的都是文人士子,何时又与道士混在了一起?”

程风恭敬道:“老师,学生的启蒙先生就是道士,所以学生认识道士很正常。”

袁可立没好气的问:“你的启蒙先生是道士,你认识道士是很正常。

老夫只是不明白,那苏禄郡主为何不把精力放在治理地方上,而是要找道士去传什么道术。”

程风辩解:“老师误会了,并不是郡主不干正事,而是因为旧港那边与咱们这里不一样,那边的百姓都信奉绿教,老师应该听说过这种宗教。”

袁可立点头:“知道,西域,陕甘一带信奉者多。”

程风解释:“在咱们这边传播的绿教是经过改良过的,虽然也不咋地,但要好得多。旧港跟我们那边不一样,他们信奉的绿教。可比咱们这边的厉害的多。

他们的信仰非常的极端,只要不是和他们信奉同一个教的,那就是敌人,必须消灭。他们只允许你信奉一个神,信仰其它神灵的都是异教徒,是要在肉体上消灭的。

这还不算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他们本教内部还分成几种教派,相互认为对方是邪教徒,常常为了谁是邪教徒的事大打出手,杀的血流成河。

老师你想想,如果你的管辖地百姓全是信这种教的人,一年到头都在想方设法的想搞死异教徒,老师你头大不大?”

袁可立想了想:“这确实是个问题,

程风笑了:“所以旧港那边就想引进道教,让道士们去教化他们,改变他们的信仰,只有在信仰上和我们保持了一致,那地方才能长治久安。”

“那为何不引进佛教?”

程风摇摇头:“那不行,西洋教教人学坏,绿教教人不团结,佛教教人变傻。这些都不符合旧港的发展要求。

只有道教才会教人自强不息,教人不怨天尤人,教人不抱怨环境,教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袁可立笑道:“道教还教人打卦算命骗银钱。”

程风差点被噎死:“老师说的那些都不是正宗的道家,正宗的道家不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不说这些,反正就是要让道士去传播道家文化,改变那边百姓的信仰。让他们一心向善,别再想着打打杀杀。”

袁可立叹了口气:“好吧,既然如此。老夫还是要先回南京去做些准备,以防不测。”

程风点头:“好吧,那我们一起回去,老师回南京,学生去嘉禾庙会道友?老师放心,他们不会闹事的,人聚齐了就会走,学生用项上人头担保。”

九月十三,因为南京有事,袁可立坐不住,程风只能收了玩心,留下李凌波,柳隐,顾横波在桃花坞管理那些艺术家们,并留下一百五十名护卫保护她们的安全。

自己只带了石达开,程思雨,卞赛赛姐妹和五十名护卫保护袁可立,董其昌等人回南京。

把老师几人送回南京后,程风把程思雨三人也留在南京陪师母玩乐,只带了石达开和护卫队去嘉乐庙汇会今阳真人。

看着程思雨带着卞家姐妹同自己挥手告别,程风心情格外舒畅,秦淮八艳已经有四人被他从火坑里捞了出来,都不知道今后会是哪些人成为新的秦淮八艳。

……

今阳真人到嘉禾庙都五六天了,从各地来了三千多名道士也基本到场,就是没见到虚谷公子出现,今阳真人有些担心道士们被放了鸽子。

自己又不敢直接到南京尚书府去询问情况,只能血处打听虚谷公子的消息,经多方打听才知道,虚谷公子到苏州办绘画大赛去了,还没回来。

今阳真人没有办法,只能安抚到场的道士们,道士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多的时间都已经花费了,也不在乎再多等几日。

只是最近这几天,突然发现嘉禾庙周边多了不少的衙役,甚至还有城防军出现,大有要把嘉禾庙包围的架势。

今阳真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由得紧张起来,为了防止出现误会,也严格管束众道士的行为,不让他们离开道观一步。

九月十六,急如同热锅上蚂蚁的今阳真人终于等到了那个小小的身影出现,今阳差点没哭出来。

看着两眼含泪的今阳道长,程风都有些不好意思:“福生无量天尊,最近事情太多,没在南京,让道长久等,实在惭愧。”

今阳抹了一把老泪:“不晚不晚,公子能来,贫道心安矣。请公子随贫道入大殿,见见众道有。”

程风跟随今阳道长入殿,先拜见了嘉禾庙掌教丹阳真人,然后才在丹阳真人的引见下,同各道观领队见了面。

除碧霞祠的永云真人,长春观的玄圆真人等老熟人外,还有山东,河南北直隶等北方有些名气的道观,或多或少都派了些人来。

程风同各领队见面,商量了后续之后,才来跟着丹阳真人的方丈室小栖。

下午跟随丹阳真人到膳堂,正好遇见明尘道人和一名吊眉小眼,尖嘴猴腮,五短身材的年轻道士。

程风高兴的打招呼:“明尘道友,晚上好。”

明尘道人回了一个道家礼,也学着程风的打招呼方式:“虚谷道友晚上好。”

明生旁边的年轻道士也上前躬身一礼:“贫道宋献策见过虚谷公子。”

程风回礼:“福生无量天尊,宋道友晚上好。”

宋献策又回礼:“公子晚上好。”

程风哈哈一笑:“同好,同好,各位道友,咱们一起!”

人在门口去各自寒暄了几句,便一起往那膳堂里走。

刚走进膳堂,程风忽然想起来什么,猛的停下了脚步,回头看着跟在身后右侧的年轻道士:“道友,你刚才说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的道士心里嘀咕,这虚谷公子小小年纪,记性怎的这么差,刚说过的名字他就忘了。

但是小公子既然又问了,年轻的道士不得不又说了一遍:“回小公子,贫道宋献策。”

程风眼珠子都差点惊出来,看着这五短身材,尖嘴猴腮的年轻道士,又问了一遍:“你叫宋献策?”

宋献策不明就理,只得回答:“是。”

“听你的口音,你是河南永城人士。”

“正是,贫道宋献策,河南永城人。”

程风无语,看看年轻的宋献策, 心里直犯嘀咕:你就这么跟着我到台湾去了,那李自成怎么办?谁给他当军师?

程风心里虽震惊,但面上还是很快恢复了镇定。他看着宋献策问道:“宋道友,旧港宣慰司路途遥远,而那里的百姓原本信奉的是绿教,并无信奉的道教之人。

想在那里弘扬我道家文化,道路会异常的艰难,不知宋道友可会畏惧前路坚辛?”

宋献策拱手,正色道:“公子此言差矣。如果前路一马平川,贫道还不会来。贫道就是知道前路艰辛,颇有挑战性,这才愿意追随公子。

贫道愿意跟随公子一路披荆斩棘,用修道之路的艰辛,固我道家的根本。”

程风点点头,看来这个家伙似乎是看出来了一点什么?所以才说的这么大义凛然的。

大少沉思良久,暗自叹了口气,心想既然历史已悄然改变,那就随着改变的路往下走吧。

可又一想,这宋献策遇见李自成的时候,都已经是十年后的事了,这十年的时间可以提前做多少事?

这宋献策一看就是一个有雄心壮志,想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人,与其把他推到别人的身边去,倒不如将这宋献策留在身边。

先让他到政治学院去多读几年书,系统的学习后世的各种政治制度,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他的思想也应该被洗的差不多了。

到时再看当时的发展状态,如果有必要,在把他介绍给李自成也不是不可以。

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给李自成出主意,说不定还能起大作用。

接下来的几日,程风与今阳真人等道士们一同商议去台北的事宜,做好了充分准备。

因为这一次参与的道士比较多,不是一两艘船能运得走的。程风需要回到南京去调步兵运输舰支援,所以在嘉禾庙待了一天之后,程风返回了南京。

至于那些被官府派过去的衙役和城防军,大少爷也没打算找人让他们撤离,愿意守着就守着吧,这样官府还能放心些。

程风刚回到南京,马上安排通讯艇去台北调五艘步兵运输舰到南京接人。

随后又通过师伯董其昌,找到魏国公徐弘基,帮李丽君解决了赎身的事宜。

徐弘基开始并不愿意放手,毕竟那是他的钱袋子之一。

虽说现在台柱子被李丽君卖了,但秦淮河的歌姬本来就是用来卖买作人情的。

台柱子没了,还是可以再重新培养,但是这管事能力强的没了可就不好找。

但是,从董其昌处得知,要买自己钱袋子的是大名鼎鼎的虚谷公子时,徐弘基不再推三阻四,毫不犹豫的便同意了。

徐弘基也知道程风与自己本家定国公家的关系不一般,徐允祯刚承袭定国公的爵位,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扫他的面子。

更重要的是,这虚谷公子和当今圣上的关系好像也很不一般,这当今圣上的面子,徐弘基也是要给的,因此,与这虚谷公子打好关系,似乎也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一个老鸨子去得罪自家的兄弟,还有可能会得罪皇上身边的红人,而间接的得罪皇上和两位尚书,这账怎么算都是不划算的。

反复权衡了利弊之后,徐弘基非常爽快同意了李丽君的赎身,只是象征性的要了五万两赎身银,便把包括李丽君在内的整个春风楼的人员全部打包卖给了程风。

获得自由的李丽君很高兴,直接带着手下的一帮莺莺燕燕离开了秦淮河,住进了程风安排商务工作人员居住的院子,只等着接人的船到来。

九月二十二,程风正在自家院子的摇椅上躺着养神,突然有护卫来报,说有位自称是淮王府管家的人求见。

程风心中一凛,不知道淮王派人来,是来认错的还是来问罪的。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便带着吴钟等人前去会客。

那管家见到程风,先是很尊敬的行了一礼,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虚谷公子,官府送到我王府的人,王府已经收到了。

我家王爷不想听他的一面之词,特命小的来问问公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程风微微一笑,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强调熊勇冒充淮王敲诈勒索,这才引起他的注意,把对方拿下送往淮王府的事情细说了一遍。

至于自己是要买他手下一个女人的事情,大少是提都不提。

管家听后,那是满脸都陪着笑:“那个熊勇确实是我家王爷的人,是王爷派来杭州帮王爷打理产业的管事。

至于他冒充王爷敲诈勒索的事情,我家王爷确实不知,请公子放心,那个熊勇王爷自会严加处置。

还望公子给王爷个面子,这事就此结果,公子千万别在往上汇报了,万岁爷日理万机的,也不该用这种小事去打扰他老人家。”

程风心中已有计较,他拱手道:“管家放心,有人冒充王爷在外面做坏事败坏王爷的名声。我也是为了维护王爷的名声,这才把那假冒王爷的人送到王府去。

至于那人如何处理,那是王爷自己的家事,并非是国家大事,需要朝廷裁决。这种小事,到王爷那里知道就行了,不会在往上走的。”

管家见程风已经做了承诺,绝不再往上报,心里稍安, 便留下了淮王送给程风的礼物,告辞离去。

看着管家远去的背影,程风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他知道,经过这次之后,与淮王的梁子怕是就结下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