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教育问题(2/2)
自己不久后就要离开河清了,到时候谁来教这个孩子呢?
贺兰敏之性子羞怯,称不上天赋异禀,少了几分活泼灵动,多了几分含蓄内敛,这样的孩子在学堂并不起眼,往往容易被夫子忽视。
哎,世间要是有双全法就好了,她多想收一个徒弟,看着她从幼苗长成大树!
——
病好后,段书瑞没闲着,每到月底,就是他最忙的时候,一堆事缠上了他。
前段时间,凤梧村的两户人家发生了纠纷,村长好说歹说,口水都快流干了,双方仍然不肯达成一致意见。
他听闻此事,带着人亲自跑了一趟,苦口婆心地做了一番思想工作,这才勉强平息众怒。
今天,他打算去城里新修的学堂看看。
这所学堂毗邻城里的贫民区,是他召集乡坤,募资所建,为的就是让穷苦人家的孩子能有书读。
走在石板路上,段书瑞回想起自己曾经看到的场景。
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他从菜市回来,途经一所学堂,透过雕花木窗,他投去漫不经心的一眼。
就是这一眼,让他萌生了修建学堂的念头。
讲堂大门紧闭,门里传来琅琅书声。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蹲在门外,几个个子高的男孩上身微倾,把耳朵贴近门缝,生怕漏过只言片语。一个女孩个子矮小,被其他孩子挡住,急的像无头苍蝇一样打转。
一个男孩回头望见她,低声叮嘱两句,将她扛在肩头,伸手在窗纸上戳了一个洞,方便她能看见屋内的情形。
这帮孩子的衣服上打着补丁,鞋底漆黑一片,面上的神情却异常专注,丝毫没有注意到他这个偷窥者。
他认识这帮孩子,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平常不怎么管他们,他们便组成“小分队”,成日在街头巷尾游荡。
同龄人都进了学堂私塾,他们因为家境贫寒,无力承担学费,只能偷师。
学堂这边临时接到他要来的消息,以为他是前来视察,管事、山长等纷纷出动,一行人候在门口迎接他。
他与山长见过礼,大步走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