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世界格局(2/2)
实际上,大明与帖木儿帝国在地域上确实存在接壤之处。然而,大明对西域地区的掌控力度并非坚如磐石,相对来说不是太强。正因如此,对于帖木儿这个近在咫尺却又仿若隔着一层迷雾的邻居,大明了解得并不深入,很多情况也只是一知半解。
“爷爷是说帖木儿帝国吗?”朱棣的声音虽然不大,但由于朱瞻宁和他靠得很近,所以还是听到了。朱瞻宁好奇地追问,“爹爹倒是说过这个地方。”
还没等朱棣回答,朱瞻宁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一样,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爹爹当时说这个地方好像是中亚,那个地方资源可丰富啦!要是它不在大明的另一侧,爹爹恐怕都要亲自率军前去占领呢!”
朱瞻宁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帖木儿帝国的浓厚兴趣,仿佛那里有着无尽的宝藏等待着人们去发掘。
朱棣静静地听着朱瞻宁的讲述,心中暗自感叹这个孩子的见识和好奇心。同时,他也对帖木儿帝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随着朱瞻宁的讲述,朱棣的目光落在了眼前的地图上。果然,在地图的中央位置,用大大的黑体字标注着“帖木儿帝国”。不仅如此,每个区域都用不同的颜色进行了划分,让人一目了然。
朱棣仔细观察着地图,发现自己的大明正处于东亚的位置。
朱棣的眼睛闪烁着光芒,他自然明白朱高煦说出这番话的缘由。曾经,朱高煦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会从大明的东面启程,将西面的地区交由大明来处理。不仅如此,他还夸赞西面的地理条件优越,声称大明若能成功占领此地,必定会收获颇丰。如今看来,朱高煦当时所言并非信口胡诌。
然而,朱高煦内心实则颇为无奈。毕竟,对于大明而言,外部世界仍然充满了未知与陌生。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很难轻易应允让朱高煦去占领那些遥远的地方。因此,朱高煦只能选择将相对较近且大明稍有了解的地区交由朱棣去处理,而他自己则毅然决然地朝着更为遥远的欧洲、美洲等地展开探索之旅。
“好啊!好啊!”朱棣兴奋得两眼放光,他满怀深情地凝视着地球仪上帖木儿的版图,仿佛那是他梦寐以求的宝藏一般。若是他能够将帖木儿纳入大明的版图,无疑将成就一番丰功伟业,足以与千古一帝相媲美。一想到这里,朱棣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他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发兵攻打帖木儿,将这片广袤的土地纳入大明的统治之下。
当然,朱棣心里很清楚,以当下的局势,与帖木儿帝国贸然交锋肯定是行不通的。现如今,他首要的任务,是对自己所管辖的范围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这变革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旨在优化管理体系,提升行政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繁荣,增强国力。唯有自身根基稳固,才能在未来的风云变幻中占据主动。
在此之后,朱棣打算逐步对南朝采取行动,通过巧妙的策略与合理的规划,徐徐图之,将南朝纳入自己的版图,进一步扩充大明的领土,使整个大明变得更加富裕昌盛。毕竟,南朝之地资源丰富,若能妥善整合,必能为大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可这还远远不算完。盘踞在北面的残元势力,始终如同一把高悬在大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朱棣深感忧虑。他深知,若不先将这股势力连根拔除,一旦自己与帖木儿帝国交战,残元势力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在背后狠狠插上一刀,届时大明必将腹背受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所以,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尽早消灭残元势力,彻底消除这一心腹大患。
除此之外,南方的那些小国家,虽然国力弱小,但时不时就会发动叛乱,犹如疥癣之疾,却也着实耗费大明的精力。朱棣明白,这些小麻烦同样不可忽视,也需要提前谋划,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解决。或用怀柔之策,或施雷霆手段,总之要让这些小国彻底归心,不再兴风作浪,以确保大明南方边境的稳定。
此刻的朱棣,目光灼灼如炬,浑身上下仿佛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充满了昂扬的斗志。这种斗志,仿佛让他瞬间年轻了十多岁,往昔的疲惫与沧桑一扫而空,
不过,朱棣心里明镜似的,想要将帖木儿帝国一举拿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过程短则得耗费几十年的光阴,长的话甚至可能需要数百年。想到这儿,他不禁暗自思忖,自己究竟有没有生之年完成这一宏伟大业呢?
算算年纪,自己如今已然四十岁了,不经意间,白发已悄然爬上两鬓。每每念及此,朱棣便心急如焚,深感时不我待。时间的紧迫,如同无情的皮鞭,抽打着他那颗渴望成就霸业的心。
“唉!”朱棣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与惆怅。但他很快振作起来,继续缓缓转动地球仪,仿佛在转动着整个世界的命运齿轮。
随后,地球仪上那些陌生又新奇的地域映入眼帘,正是之前朱高煦提到过的欧洲、美洲还有非洲等地。朱棣见状,再次重重地叹息一口气,心中感慨万千,着实没想到,这天下竟如此广袤无垠,远超自己的想象。
原本,对于朱高煦那“三面出击,使世界各地充满朱家子弟身影”的计划,朱棣虽有所耳闻,却并未有太过深刻的感触。可此时此刻,亲眼看到地球仪上这些遥远而陌生的土地,他只觉得呼吸愈发急促,一股难以抑制的心潮澎湃涌上心头。
他的指尖轻轻划过地球仪上代表扶桑的区域,动作轻柔却又带着一丝庄重,仿佛在触摸着真实的土地。随后,手指继续缓缓朝着东面划动,依次掠过北美洲、南美洲,而后又转回欧洲、亚洲。这一圈下来,朱棣久久无言,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地球仪,眼神深邃,旁人也猜不透他究竟在思索些什么。
这一切实在是太过震撼了,尽管之前朱高煦已大致描述过世界的模样,可当自己真正亲眼目睹,那扑面而来的冲击力,还是让他激动得难以自已。这小小的地球仪,仿佛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为他开启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也让他心中的雄心壮志愈发炽热。
“爷爷,不好玩,我们出去吧?”朱瞻宁见朱棣一直站在旁边,既不说话也不动弹,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地球仪发愣,顿时觉得无趣极了,不满地撅起了嘴巴,那模样就像个鼓起腮帮子的小包子。
“滚一……好好好,既然小宁无聊,那我们这就出去。”朱棣此时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完全入了神,被朱瞻宁这突如其来的打断,想都没想便张口要骂。可“滚一”两个字刚出口,他瞬间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脸上立刻换上一副和蔼的笑脸,眼神中满是宠溺,轻声对朱瞻宁说道。
“对了,这个玩意叫什么名字?”说着,朱棣一把将正在生闷气的小姑娘抱在了怀中,动作轻柔而熟练。他盯着这个看了许久却还不知其名的球形地图,心里满是好奇。
趴在朱棣的肩膀上,朱瞻宁依旧板着小脸,带着一丝小情绪随口说道:“地球仪!”
“地球仪?”朱棣轻声重复了一遍,眯着眼睛微微点头,暗自思忖,这名字取得倒也贴切,简洁又形象,让人一听便知这物件与地球有关。他轻轻晃了晃怀中的朱瞻宁,抬脚朝着书房外走去,心中却还在回味着刚刚在地球仪上看到的一切。
走了两步,眼看着快要走到门口时,朱棣的脚步突然停了下来。他缓缓转头,目光中满是不舍,看向身后静静摆放着的地球仪。之前,他答应徐妙云几人,自己到书房只是看看,绝对不会带走任何东西。那时,朱棣心里想着,即便不能带走实物,能将地图大致画下来也是好的,甚至此刻,他怀中就揣着纸笔。
然而,当亲眼见到制作如此精良的地球仪后,朱棣不禁有些后悔了。这样全面细致的地图,他着实是第一次见到,上面的标注极为复杂,山川、河流、国度,还有各种他从未听闻的地方,密密麻麻却又条理清晰。朱棣心里清楚,以自己的能力,绝对没办法将这些全部准确地画下来。
沉默了片刻,朱棣脸上堆起温和的笑容,小心翼翼地看着怀中的朱瞻宁,用尽量轻柔的语气试探着问道:“小宁啊,你说爷爷要是把这个地球仪借走,你会不会告诉你娘她们呀?”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抚摸着朱瞻宁的小脑袋,眼神中满是期待。
“借?爷爷是问谁借的呢?”朱瞻宁乌溜溜的大眼睛一转,没有直接回应朱棣的问题,反倒脆生生地反问了一句。
“额……”被朱瞻宁这么一问,饶是向来脸皮颇厚的朱棣,也不禁感到一丝尴尬,脸上微微发烫。这所谓的“借”,不过是说得好听些罢了,难不成还能明说自己是想偷偷拿走嘛,那不就成偷了。
朱棣用余光偷偷打量朱瞻宁,见她眼神纯净无辜,单纯得仿佛一汪清泉,一时间竟拿不准这小丫头到底是人小鬼大,故意调侃自己,还是真像小孩子那般懵懂无知,只是单纯好奇才这么问。
“爷爷是想要这个地球仪吗?”就在朱棣满心狐疑、疑神疑鬼的时候,朱瞻宁清脆的声音再次响起。
既然对方都直接挑明问了,朱棣也觉得没必要再遮遮掩掩,便坦白道:“没错,爷爷确实想要,小宁,你能不告诉你娘她们几个吗?”
“嗐,不就是一个地球仪吗?我送给爷爷了,至于偷吗?”朱瞻宁大大咧咧地一挥手,像个慷慨的小大人般,语气十分大气地说道。
“偷?”朱棣听到这个字,不禁咬紧牙关,佯装神色不善地瞪着怀中的小家伙。哼,自己果然没猜错,刚刚这小机灵鬼就是故意在变着法儿埋汰自己呢!
不过此刻,朱棣哪还有心思去追究朱瞻宁的调侃,满心都是突如其来的惊喜,大脑都快被这喜悦给填满了。他激动得声音都微微发颤,忙不迭地对朱瞻宁问道:“真的吗?小宁,你真的要把这个地球仪送给爷爷呀?”
他心里想着,自己之前答应了徐妙云不拿书房里的东西,可现在是孙女真心喜欢自己,非要把这地球仪送给自己,这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么一想,朱棣不禁暗暗得意起来,觉得带朱瞻宁来这一趟,还真是太明智了,这小丫头关键时刻可帮了大忙。
朱瞻宁用力地点点头,那股子豪爽劲儿十足,还像模像样地拍拍自己的小胸脯,脆生生地说道:“当然啦!男子汉大丈夫,一口唾沫一口钉!”
朱棣一听,忍不住瞬间无语,哭笑不得地看着她,心说:你个小丫头片子,还男子汉大丈夫呢,这词儿用在你身上可不合适呀!
“好,那之后要是你娘问起来的时候,你就一口咬定是你自个儿偏要送给爷爷的,好不好呀?”朱棣眼巴巴地望着朱瞻宁,眼神里满是期待。
虽然哄骗一个小孩子,朱棣心里多少还是有点罪恶感,可一想到那制作精良、对自己意义非凡的地球仪,他也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了。
“爷爷,用不着这么小心翼翼的啦,娘她们根本不会多问的。这地球仪啊,并不是什么特别值钱的玩意。别的不说,单单我那几个哥哥弟弟的房间里,就各自有一个地球仪呢,和这个一模一样。”朱瞻宁一脸无语地看着那副做贼心虚、偷摸劲儿十足的朱棣。
她可不是在吹牛。虽说朱高煦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中,但每次回来,都会把她们几个孩子聚到一起,兴致勃勃地讲些大明之外那些有趣的事儿,还会给她们详细科普世界各地的现状,一个劲儿地鼓励他们长大之后出海闯荡,开疆拓土。
当然啦,这些话主要还是说给几个哥哥弟弟听的。毕竟在大家的观念里,征战沙场、建功立业那都是男孩子的事儿。像她们几个女孩子,也就是闲着无聊凑个热闹听听罢了。而且,她们对征战这种事儿也确实没什么兴趣。所以到最后,地球仪也就只送给了男娃们。
“什么?一人一个?”朱棣惊得眼睛瞪得老大,原本还以为眼前这个制作精良的地球仪,是世间罕有的宝贝,没承想朱高煦居然给自己每个儿子都配备了一个。他更是忍不住腹诽,朱高煦的儿子才几岁啊,能看得懂这上面复杂的东西吗?
念及此,朱棣心里一阵泛酸,满是痛心。既然有这么多,痛痛快快送给自己一个不就得了,何苦让自己费这么大心思。
不过,经朱瞻宁这么一说,朱棣此刻也确定,朱高煦是真真切切忘记要送地图给自己这回事了,并非是故意不给。毕竟照这情形来看,这地球仪似乎也算不得什么稀世珍宝。
可紧接着,朱棣的恼怒又添了几分。朱高煦这小子,长大了真是越发管不住了,连自己交代的事儿都能忘得一干二净,也太敷衍不走心了!这分明就是没把他这个老子放在眼里啊!朱棣越想越气,脸色也渐渐阴沉下来,心里暗暗琢磨着,回头非得好好教训教训朱高煦,让他长点记性。
尽管心中窝着一股气,但朱棣深知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更何况朱高煦此刻也不在眼前。他长舒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脸上神色几番变换后,终于换上了一张和蔼的笑脸。朱棣轻轻将怀中的朱瞻宁往上掂了掂,顺势把她稳稳地放在自己左臂弯里,动作娴熟而温柔。
空出的右手则稳稳地将地球仪抓在手中,一边迈着步子朝门外走去,一边对着朱瞻宁呵呵笑道:“哈哈,那就多谢小宁了,小宁这么乖,想吃什么,爷爷这就带你去吃。”
朱瞻宁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歪着脑袋还真的细细思索起来。紧接着,她伸出白白嫩嫩的小手指,一本正经地开始盘算起来:“我想吃里脊扒饼,香香脆脆的可好吃啦;还有辣条,吃起来辣辣的,可过瘾了;对了对了,我还想吃汉堡包,里面有好多肉肉和蔬菜……”朱瞻宁越说越兴奋,小脸蛋涨得红扑扑的,喉咙也不自觉地一阵涌动,亮晶晶的口水都快要流下来了。只是平日里娘亲总说这些都是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不让她吃。
与朱瞻宁的兴奋劲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随着朱瞻宁兴致勃勃地盘点那些美食,朱棣的脸色却愈发难看,绿得好似被霜打过的青菜。他满心疑惑,暗自嘀咕:“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怎么竟一个都没听说过,更别说吃过了。”
难道是新城那边新出的美食?朱棣越想越气,忍不住又在心里骂起了朱高煦:“这个狗东西,有了好吃的,也不想着先孝敬孝敬我这个老爹,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爹了!”
朱棣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好奇的目光紧紧落在朱瞻宁身上,迫不及待地问道:“这些东西在哪里卖呀?爷爷这就带你去买!” 看着朱瞻宁那因馋意而滚动的喉咙,朱棣竟也被说得有些馋虫作祟了,尽管他压根都不清楚朱瞻宁说的到底是什么美食。
听到朱棣的问话,朱瞻宁眼睛瞬间亮得像两颗小星星,她兴奋地挥动着小胳膊,声音里满是期待:“东街就有,只是我娘不让我一个人出去。爷爷,你就带我出去,给我买嘛,好不好呀?”
“当然没有问题!”朱棣毫不犹豫地一口答应下来。在他看来,不就是些吃食嘛,宝贝孙女喜欢吃,那还有什么可说的,更何况小家伙刚刚还帮了自己这么大的忙呢。
“走走走,咱们这就跟你娘说一声,爷爷马上带你出门。”朱棣此刻也被朱瞻宁描述的新奇美食勾起了兴致,抱着她就急不可耐地出了门,脚步匆匆,仿佛晚去一秒就吃不到那些美味了。
不多时,再次见到傅雨兰几人。傅雨兰只是随意瞥了一眼朱棣手中的地球仪,便没再多问,看来这地球仪确实不算什么稀罕物件。朱棣见状,暗自松了口气,要是被儿媳妇追问几句,或者言语间挤兑两句,他这老脸还真不知道往哪儿搁。
倒是徐妙云,没好气地瞪了他两眼,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呀,就知道折腾。”朱棣赶忙给了徐妙云一个安心的眼神,示意她别担心。徐妙云见陆青叶几人都没多说什么,便也不再过多理会朱棣,轻轻摇了摇头,仿佛对他这性子早已习以为常。
紧接着,朱棣笑着提出带朱瞻宁出去玩玩的要求。几个女人想着孩子出去玩玩也无妨,自然不会阻拦,纷纷点头同意。朱瞻宁一听,高兴得在朱棣怀中手舞足蹈。
听到朱棣说要出去,其余几个孩子顿时来了兴致,纷纷叫嚷着要一起跟着去。朱棣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满是期待的小脸,自是不会拒绝,一口就全部答应了下来。
反正新城如今是朱高煦的地盘,安保等各方面都安排得颇为妥当,就算他一个人带着这群孩子出门,也压根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问题。
之后,朱棣大手一挥,带着几个孩子热热闹闹地出了门。
然而,这次出门,朱棣却敏锐地察觉到,与以往新城那祥和宁静的环境截然不同,此时的城市氛围显得骚乱了不少。只见来来往往的百姓都行色匆匆,脸上满是焦急之色,脚步更是火急火燎的。
一路上,朱棣听到行人都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新城准备搬离的事情,话语间还时不时夹杂着对北平的几句咒骂。原本满心欢喜出门的朱棣,好心情瞬间如坠冰窖,一下子全没了。
经过几所学校时,朱棣看到学校的操场上站满了学生,教学楼的顶端还安装着大喇叭,正对着学生们讲话。那些年轻的学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他们整齐地站在操场上,认真聆听着喇叭里传出的声音。看着这些精力充沛的年轻面庞,朱棣的心情稍稍恢复了一些。他心里想着,再过几天,这些学生就要跟着自己一同返回北平了。
朱棣其实并不确切知晓当初到底有多少燕军将士的子嗣前来新城求学。不过,粗略估计一番,数量绝对不在少数。或许在所有新城学校里,燕军将士的学生占比能达到八成之多。毕竟新城本身人口基数就不大,相应的本地学生数量自然也就少。
朱棣继续带着孩子们向前走着,没走多远,他便发现路上已经有不少百姓开始忙碌地收拾着行李,看样子已然做好了随时离开的准备。看到这一幕,朱棣心中不禁又泛起一阵担忧。他暗自思忖,也不知道等到时候,新城究竟会有多少人愿意跟着朱高煦一同离开。尤其是那些掌握着各种技术的人才,他们会不会因为种种原因,舍不得离开这片已经生活习惯的地方呢?
一路上,朱棣的心思完全被新城百姓搬离以及人才去留等问题占据,整个人显得心不在焉。几个孙子兴高采烈地跟他说着话,一会儿分享学校里的趣事,一会儿讨论着即将吃到的美食,可朱棣就像失了神一般,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几个小家伙见爷爷没反应,嘟囔了几句后,便也不再搭理他。反正对他们来说,此次能跟着爷爷出来吃到好吃的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爷爷,到时候能负责付钱就行,他们倒也不怎么在意爷爷此刻在想些什么。
没过多久,一行人便来到了小吃街。刚一踏入,空气中弥漫着的各种香喷喷的味道,瞬间钻进了朱棣的鼻腔。那是烤里脊的焦香、辣条的浓郁辛香以及汉堡散发的独特香气相互交织的味道。这股诱人的香味仿佛有魔力一般,终于将朱棣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看着孙子们欢呼雀跃地奔向各个小吃摊,朱棣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笑容。他陪着孙子们,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祖孙几个站在小吃街里,大快朵颐起来。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朱棣心中也开始暗暗盘算着。往后朱高煦的人全部撤离新城之后,这里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这些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自己一定要想办法完好地保留下来。
往后闲暇之时,他可以多来转转,放松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