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武城外扫尾(1/1)
(纯属虚构,历史架空,都是白话文,脑子寄存处)
子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韩猛的实力实在是差强人意啊!他竟然连阉奴们布下的包围阵都无法突破,这可真是令人大失所望。子鸣原本还对韩猛抱有一定的期望,特意在他的必经之路上苦苦等待,结果却落得如此下场。
只可惜,战场并非江湖,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对抗千军万马,终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啊。
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在持续战斗的过程中,武器也会逐渐磨损,变得卷刃甚至断裂,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遥想当年,项羽率领着百名项家亲卫,在韩信的千军万马的围剿之下,依然能够如入无人之境,杀得个来回穿梭。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当时武器相对落后,而且韩信的军队大多是杂兵,并无精锐士卒的基础之上。若是让项羽面对万八千的陷阵营,恐怕情况就大不相同了。且不说他能否成功冲破敌阵,光是抵达指定范围,恐怕就会被漫天的箭矢射成筛子了吧。
韩猛若是能有项羽那般实力,这区区一些个杂鱼一般的阉奴形成的包围,对拥有项羽实力的韩猛而言杀出重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可惜的是,他终究不是项羽,所以只能含恨败北,命丧当场。
章武城墙上的守军们瞪大了眼睛,满脸惊恐地望着城下韩猛与敌军激烈厮杀的场景。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韩猛逐渐处于下风,最终不敌对手,惨死于敌军的刀枪之下。然而,面对如此惨烈的一幕,这些守军们却无能为力,只能像木头人一样站在城墙上,干瞪着眼,束手无策。
太守兼主帅韩猛的战死,让这些守军们瞬间失去了主心骨。他们开始陷入迷茫和恐慌之中,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没有了韩猛的指挥,他们就如同无头苍蝇一般,乱作一团。大部分的守军都慌了神,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甚至有些人开始打起了投降的主意。
“要不我们还是投降了吧。”一名守军突然喊道,他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引起了其他守军的注意。
“是啊是啊,或许这样才有一线生机。”立刻就有人附和道。
这个提议仿佛点燃了一根导火索,瞬间引爆了整个城墙上的守军。一时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有人赞成投降,认为这样可以保住性命;有人则坚决反对,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的到来。大家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整个城墙上乱成了一锅粥。
更有甚者,一些脾气暴躁的守军因为意见不合,竟然在城墙上大打出手,互不相让。他们你一拳我一脚,打得难解难分,似乎非要争出个高低胜负不可。
最终,在一片混乱和嘈杂声中,周边的同僚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强行拉开。然而,这场激烈的争执并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结果,原因其实非常简单——没有人愿意承担投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场的每个人都曾接受过大量的宣传和教育,这些信息早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之中,让他们本能地将太平天国的众人视为凶残的敌人。因此,即使打开城门后双方能够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他们心中的担忧也依然难以消除。毕竟,如果太平天国一方突然心生歹意,背弃信用,在城池内展开血腥杀戮,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到那时,谁有能力去制止他们呢?又有谁愿意承担这样可怕的后果呢?更重要的是,如果袁绍在开春时成功夺回章武城,那么投降的人又会面临怎样的结局呢?
在场的众人都并非愚人,他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每个人都在心里暗暗盘算着,希望别人能够挺身而出,成为那个带头投降的人,而自己则可以躲在后面,避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然而,正所谓“枪打出头鸟”,大家都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尽管心里都明白投降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但却没有一个人敢真正站出来,成为那个勇敢的“出头鸟”。
城墙上的局面就这么僵持着,双方都没有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渐渐的,也没有人再提出投降的念头。大多数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僵持的状态,他们安于现状,心里想着:反正守着也没有什么大碍,就这样得过且过吧。
与此同时,子鸣和柏燕二人开始忙碌起来。他们默契地合作,一同打扫起了战场。战场上一片狼藉,各种物品散落一地,两人不辞辛劳地将一切能够收缴的东西全都整理起来。无论是武器、盔甲,还是其他有用的物资,都被他们收集起来,统一放置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俘虏和战马等全都集中起来,统一看守。这些俘虏和战马都是重要的战利品,需要妥善处理。按照计划,无论是战马还是俘虏,都要被送往奉天。
在整理完战场之后,子鸣和柏燕并没有停歇,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对这些战利品进行登记造册。每一匹战马、每一个俘虏都被详细记录下来,确保不会有任何遗漏或错误。
当这一切都完成后,众人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章武城上。这座城池依然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嘲笑他们的无能。赵弘站在最前面,他凝视着章武城,心中思考着下一步的行动。
终于,赵弘率先开口,下达了命令:“准备后续的投石机阵地的建设!”他的声音坚定而果断,让所有人都为之一振。紧接着,他又补充道:“顺便让那些阉奴去攻城。如果阉奴能够在投石机阵地建起来之前攻下章武城,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但如果他们无法成功,那么就配合投石机一起攻打,务必将这座城池拿下!”
“是。”子鸣和柏燕二人齐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