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 第663章 朝堂定策

第663章 朝堂定策(1/2)

目录

李从嘉一边着手选拔人才,一边竭力推行军、财、政权三分离之策。

这几日让赵普、潘佑、张泌等臣子上书科举之策。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份关于筹备科举的奏请上。

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

“不错,开源、节流、强军、安民,皆需人才为基。”

他低声自语,结合众多臣子群策群力,终于抓住了一条清晰的主线。

制度大体沿袭前朝,以 “科举取士” 选拔通晓经义、富有文采的治国之才。

以 “明经取吏”吸纳熟悉律法、擅长实务的基层官员。

然而,在此之外,他力排众议,毅然增设了一门全新的科目“格物学”。

此科并非空谈义理,主要考核数算推演、基础物理、简易工械原理等实用之学。

旨在于万千学子中,甄选出那些有着非凡悟性、能为强国筑基的专门人才。

诏令颁布,由翰林院会同前期成立的格物院,花费了一段时日拟定考纲、编纂教程,终于将此事层层安排下去。

结合往年惯例与当下筹备进度,预计至秋初,便能首次通过这革新后的科举,为亟待补充的官僚体系选拔出一批新血。

科举,不仅是选拔官吏的途径,更是向天下昭示新朝气象、凝聚士人之心的重要手段。李从嘉也需要通过这样的手段,这样逐步提升格物学的地位。

内修政理,积蓄实力,方能在未来与北方强邻的对抗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日子,各地驻军人选,也最终撬动,需要平衡与巩固这偌大帝国的军事布局。

各地节度使、镇守将军只管军事防务与操练,钱粮辎重统一由中央调拨,地方财税则由朝廷委派的转运使、知州等文官管理,以此从根本上弱化藩镇割据的土壤。

对于那些新归降的蜀地旧节度使,则采取拉拢、分化、明升暗调等多种手段,逐步将其兵权、治权收归中央。

蜀地由沉稳持重的老将李雄镇守,依托天险之险,北御赵宋。

湘西及岭南百越杂处之地,则由熟悉当地情状、战功赫赫的秦再雄坐镇,威抚并用。

长江下游及核心区域,委予擅长水陆战阵大将林仁肇,以防备淮河一线的宋军。

东南沿海要地,则由熟悉海事,有谋略的大将吴翰驻防,并着手整顿水师。

与此同时,整个南方的局势进入了一段微妙的平静期。

北境之上,唐与宋两国虽陈兵十万于漫长边界,却默契地保持着守势,各自埋头加固城防,操练兵马,疏通运河粮道。

大规模的冲突未曾发生,但侦骑四出,斥候在边境线上的小规模摩擦与对峙时有发生,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双方都在争分夺秒地消化既有成果,积蓄着下一轮碰撞的力量。

李从嘉更是抓紧这难得的喘息之机,全力消化新得之地。

政令通过新铺设的驿道疾驰,精干的官员被派往蜀中与岭南,清丈田亩,重定户籍,推行新政,将原先相对独立的经济、军事体系逐步纳入中央管辖。

如同巨蟒缓缓消化着庞大的猎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