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1/2)
取而代之的,是厚重而压抑的乌云。
空气,也变得愈发潮湿和闷热,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紧接着,开始下起了小雨。
最初,只是几滴冰凉的雨水,悄无声息地,滴落在宽大的树叶上。但很快,雨点就变得密集起来。大家不约而同地,从背包里,拿出各自的防水雨披,披上身体,继续等待。
雨披那独特的迷彩色,让他们与这片湿漉漉的丛林,更加完美地,融为了一体。
树林里很安静, 之前的那些虫鸣鸟叫,都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而销声匿迹。天地之间,只有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噼啪”声、打在雨披上的“嗒嗒”声,以及汇聚成细流后,从树干上滑落的“淅沥”声。
这单调而持续的雨声,非但没有让人感到放松,反而让那份等待的焦虑,变得愈发浓重。
一个小时后,林泰拍了拍张冲的肩膀,示意他换岗。
张冲换岗后, 并没有立刻去休息。他拧开水壶,狠狠地灌了几口水,然后,挪到了林泰的身边,坐在了林泰旁边。 他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然后,他伸出那根比胡萝卜还粗的手指,指了指地图上的一个位置。
那是一条用细细的黑色虚线,标注出来的、蜿蜒穿过这片绿色区域的线条。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符号注释——那里有一条公路。
张冲没有说话,只是用眼神,看着林泰。
林泰明白他的意思。 在这片几乎与世隔绝的原始丛林里,一条公路,意味着太多东西了。它意味着现代文明的延伸,意味着人员和物资的快速调动,意味着……战略价值。指挥部命令他们“原地待命”,并且“情况有变”,那么,如果要有新的行动,很可能是在那条公路附近展开。无论是伏击、侦察、还是拦截,那条公路,都将是无法绕开的舞台。
林泰点了点头,用手指,在那条公路上,轻轻地敲了敲,然后,又在公路周围的几个可能适合设伏或者建立观察点的高地上,画了几个圈。他的脑海里,已经开始飞速地,构建起了几个围绕着这条公路的、初步的作战预案。
就在这时,雨,越下越大, 仿佛天空破了一个窟窿。豆大的雨点,密集地,砸落下来,将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了一片白茫茫的雨幕之中。天色,也因此暗得比往常更早。
林泰站起身,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他看了一眼周围的地势,眉头,又一次紧锁了起来。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虽然隐蔽,但地势相对低洼。如果这场暴雨一直持续下去,很快,这里就会变成一片泽国。
“不能待在这里了。”林泰的声音,穿透了哗哗的雨声,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所有人,准备转移!”
他果断地,下达了命令:“让大家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地方,避免被雨水困住。”
命令,就是命令。没有人质疑,没有人犹豫。所有人,立刻行动起来,收起装备,熄灭掉一切可能留下痕迹迹的设备,将自己在这里停留过的痕迹,尽可能地,消除掉。
在林泰的带领下,他们迎着瓢泼的大雨,开始向着侧后方一处地势更高的山脊,艰难地,跋涉而去。
就在这片被雨幕笼罩的、昏暗而压抑的天地之间,夜幕, 提前降临了。
新的命令,终于来了。
蒋小鱼没有立刻出声,他一边快速地记录着指令内容,一边用眼神,向林泰示意。整个小队的气氛,瞬间,为之一变。之前那种弥漫在空气中的、沉闷的等待感,顷刻间,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压抑到了极致后,即将喷薄而出的、凛冽的杀气。
接收完毕,蒋小鱼摘下耳机,用最低沉、也最快的语速,向林泰复述了命令的核心内容:“指挥部通报,‘毒蝎’有一支车队,正在向边境地区秘密转移一批‘高价值物资’。要求我们,放弃原定撤离计划,立刻前往七公里外的公路附近设伏。 根据情报分析,可能有一支敌军运输队,会在夜间——也就是接下来的四个小时之内——通过该路段。我们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截停,并夺取物资。”
“毒蝎”……“高价值物资”……“不惜一切代价”……
每一个词,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每个人的心头炸响。他们都明白,这不再是简单的“打了就跑”的破坏任务,而是一场硬碰硬的、以夺取为目的的攻坚战。他们将要面对的,很可能,是数倍于己的、护送着重要物资的精锐敌人。
然而,没有人的脸上,露出丝毫的畏惧。相反,一种嗜血的兴奋,开始在他们的眼底,悄然燃起。最残酷的战斗,往往,也意味着最丰厚的战果。
“明白。”林泰的回答,只有一个词,却重如泰山。他看了一眼手表上的时间,然后,目光,扫过每一个队员。
“大家立刻收拾东西,冒雨出发!”
命令一下,整个团队,就像一台被瞬间激活的精密战争机器,开始了高速的运转。所有人,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起了雨披,打包好装备,检查了弹药和武器。之前还分散在山脊各处的、模糊的迷彩身影,迅速地,汇聚成了一支充满了死亡气息的、沉默的队伍。
喜欢纠察特种兵,全军通报范天雷!请大家收藏:纠察特种兵,全军通报范天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雨水虽然让人的身体感觉极度不舒服, 浑身上下,都湿冷得像是泡在冰窖里,但也成为了他们最好的盟友。它掩盖了他们的行踪。 哗哗的雨声,完美地,覆盖了他们行动时,不可避免会发出的声响;而那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则让他们,与这片夜色下的丛林,彻底融为了一体。
林泰走在最前面,他没有使用任何光源,只是依靠着战术平板上那微弱的、经过特殊处理的电子地图,以及他对地形的敏锐直觉,在黑暗中,根据地图指引方向。 他每一步,都踩得极稳,像一头经验丰富的头狼,带领着身后的狼群,在这片泥泞、湿滑的、充满了未知危险的丛林中,无声地,穿行。
队员们默默地,以标准的战术队形,跟在后面。 他们之间的距离,保持得恰到好处——既能保证在遭遇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形成交叉火力,又不会因为过于密集,而导致被敌人一锅端。他们不需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甚至,只是前面队员一个微小的、身体姿态的变化,就足以传递出足够的信息。
这是一场对体能和意志的极限考验。他们的脚下,是深一脚、浅一脚的烂泥,是盘根错节的、随时可能绊倒人的树根,是隐藏在草丛里的、锋利如刀的碎石。他们的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装备,承受着冰冷雨水的不断冲刷。但没有一个人掉队,没有一个人发出任何声音。他们,就像一群幽灵,坚定地,朝着那个即将成为屠宰场的公路,高速挺进。
公路距离不远, 但在这该死的天气和地形下,七公里的路程,仿佛被无限拉长。当他们终于穿出最后一片密林,闻到空气中,那股属于柏油和尾气的、淡淡的现代文明的气息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走了约一小时, 他们就到了。
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条被黑暗和雨水吞噬的、双车道的柏油路。它像一条黑色的、冰冷的蟒蛇,蜿蜒着,消失在远方的黑暗之中。
林泰没有急于靠近,而是在丛林的边缘,举起夜视望远镜,仔细地,观察着公路两侧的地形。他的目光,锐利如鹰,反复地,扫视着附近几百米的区域。
最终,他们选择了一处完美的弯道,作为伏击点。
这是一个接近九十度的急转弯。任何车辆,行驶到这里,都必须将车速大幅减慢, 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可以从容瞄准的攻击窗口。更重要的是,弯道两侧的地形,简直就是为伏击,量身定做的——而且路边有足够的掩护。 弯道外侧,是一个长满了灌木和杂草的、陡峭的土坡,易守难攻;而弯道内侧,则是一片更为茂密的树林,里面,甚至还有几棵因为山体滑坡而倒下的大树,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就是这里了。”林泰放下望远镜,用毋庸置疑的语气,下达了最终的指令,“各自寻找阵地,五分钟内,完成部署!”
布置伏击阵地的工作,立刻紧张而有序地,花了些时间展开。这五分钟,将直接决定,接下来这场战斗的生死走向。
张冲,这个队伍里最强悍的火力输出点,他扛着他那挺心爱的轻机枪,像一头蛮牛,第一个冲上了路左侧的那个土坡上。 他没有选择最高点,因为那太容易暴露,而是选择了一个半坡的位置。他用工兵铲,飞快地,为自己挖出了一个简易的射击掩体,然后,将机枪稳稳地架了上去。他仔细地,调整着射击角度,确保自己的火力,可以完美地,覆盖住整个弯道,将这里,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死亡地带”。
与此同时,展大鹏,则像一个鬼魅,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右侧的灌木丛中。 他没有破坏任何一根树枝,没有踩断任何一根枯草,他就那样,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将自己,变成了一丛灌木。只有那支伸出来的、黑洞洞的步枪枪口,证明着,那里,潜伏着一个最致命的猎手。他的任务,是与张冲的机枪,形成交叉火力,消灭掉任何企图从车辆右侧,进行反击的敌人。
蒋小鱼, 则迅速地,退到了队伍后方大约五十米的一处高地上。他在这里,不仅可以负责对后方和侧翼的警戒, 防止他们被敌人包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通讯中继点。他将电台,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一块油布随时,与指挥部,保持着最后的联系。他,是这个伏击圈的“眼睛”和“耳朵”。
而伤势最重的何晨光, 则拖着他那条伤腿,一瘸一拐地,却又无比坚定地,爬上了弯道内侧那片树林里,找到了一棵巨大的、倒下的树,作为自己的狙击点。 巨大的树干,为他提供了最坚固的掩护。他趴在树干后面,将狙击步枪,架在了一个天然形成的、V字形的树杈上。他打开瞄准镜的保护盖,用一块专门的擦镜布,小心地,拭去镜片上的雨水。然后,他开始测算风速、湿度,以及每一个潜在狙击点的距离。他的任务,是在战斗打响的第一时间,清除掉敌方车队中,最有威胁的目标——可能是机枪手,可能是指挥官。
喜欢纠察特种兵,全军通报范天雷!请大家收藏:纠察特种兵,全军通报范天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后,是林泰。作为整个行动的指挥官和“尖刀”,他选择的位置,最大胆,也最危险。他就潜伏在公路正面不远处的一个土坑里,距离那条死亡之路,只有不到二十米。他从背包里,取出一枚定向地雷,熟练地,将其设置好,对准了弯道的中心点,然后,将引爆器,紧紧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他,将是那个准备发起第一轮攻击的人,也是为整个伏击战,拉开序幕的“死神”。
五分钟后,所有人都已就位。整个伏击圈,就像一张由死亡编织而成的大网,悄无声息地,在这片暴雨狂风的夜色中,铺设完成。
雨,还在不知疲倦地下, 冲刷着公路,也冲刷着他们年轻而坚毅的脸庞。路上很安静, 除了风声和雨声,再也听不到任何其他的声音。
时间,一分一秒地,在极致的忍耐中,流淌而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