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都可能暗藏危机(1/2)
他们的动作显得很松懈,一个哨兵双手插在裤兜里,脚步慢悠悠的,偶尔还会停下点燃一支烟,烟雾在晨雾中袅袅升起;
另一个则拿着步枪,枪托随意地靠在肩上,目光涣散地扫视着周围,甚至还低头玩了会儿手腕上的手表。
两人之间的距离至少有十米,巡逻路线也很固定,没有交叉掩护的意思,显然没料到会有人在这个时间点侦察这里。
林泰将望远镜从眼前移开时,镜筒边缘已凝上一层薄薄的晨露,冰凉的金属触感透过指尖传来。
他侧身避开灌木丛的倒刺,将望远镜轻轻递给身旁的蒋小鱼,动作间带着战场特有的默契 —— 无需多余言语,蒋小鱼立刻会意,接过望远镜时特意用袖口擦了擦镜片,避免指纹影响视野。
林泰则顺势压低身体,后背紧贴着冰冷的岩石,目光依旧没有离开山谷,耳朵像雷达般捕捉着远处的任何一丝异动 —— 晨风吹过山谷的呼啸声、帐篷帆布的飘动声、哨兵偶尔的咳嗽声,这些声音在寂静的清晨被无限放大,每一次细微的变化都可能暗藏危机。
蒋小鱼将望远镜架在眼眶上,缓缓调整焦距。山谷中的景象在镜片里逐渐清晰:中间那顶最大的帐篷旁,堆叠的墨绿色箱子整齐排列,箱体侧面隐约可见白色的标识 —— 那是敌军弹药箱特有的 “弹药标识”,虽然距离较远,但箱子顶部凸起的弧形轮廓不会错,里面装的应该是 12.7 重机枪子弹,这种子弹箱的尺寸和形状他再熟悉不过。他又将视线转向右侧帐篷,门口散落着几个较小的木箱,箱体较薄,顶端有细长的缝隙,很可能装着压缩饼干或罐头 —— 这与之前 “小型补给点” 的判断完全吻合。蒋小鱼放下望远镜,没有说话,只是转头看向林泰,用口型无声地比出 “弹药” 二字,同时伸出三根手指 —— 根据箱子数量估算,至少有三箱重机枪子弹,这对敌军来说是重要的火力补给,也是他们此次破坏的核心目标。
林泰微微点头,心里的判断愈发清晰:这个补给点的核心价值就是弹药储备,只要摧毁这些弹药箱,就能有效削弱敌军的重火力支援能力。
他余光瞥见展大鹏正猫着腰,沿着高地边缘悄悄移动到另一侧的灌木丛后 —— 展大鹏受伤的左臂用绷带吊在胸前,右手端着步枪,每一步都走得极轻,军用靴踩在枯草上几乎听不到声响。他选了一处视野更开阔的凸起岩石,半跪在地上,从背包里掏出一副小巧的单筒望远镜,对准山谷中帐篷的另一侧 —— 那里是之前林泰和蒋小鱼观察的盲区,很可能藏着敌军的备用武器或通讯设备。展大鹏的眼神专注而锐利,受伤的左臂传来阵阵刺痛,却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动作,他知道,多一个角度观察,就能多掌握一分敌情,为后续计划减少一分风险。
何晨光早已在高地西侧找到一处绝佳的狙击点 —— 两块巨石形成的天然夹角,既能挡住大部分视线,又能通过石缝将山谷中帐篷周围的区域纳入射击范围。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伪装网,将其固定在岩石缝隙间,又从背包里掏出几簇干枯的野草,点缀在伪装网边缘,让自己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做完这些,他才缓缓将狙击枪架在石缝上,枪托抵在肩窝处,调整贴腮板的高度,直到瞄准镜的视野与视线完全契合。十字准星缓缓移动,最终锁定在左侧那名正在抽烟的哨兵身上 —— 对方正靠在弹药箱旁,左手夹着烟卷,右手随意地搭在步枪上,完全没有察觉自己已被锁定。何晨光的呼吸渐渐放缓,将心跳与瞄准节奏调整到一致,手指轻轻搭在扳机上,却没有丝毫用力 —— 此刻还不是射击的时候,但他必须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在三秒内完成击发,为队友争取撤离时间。他余光扫过自己的伤腿,绷带早已被露水打湿,贴在皮肤上冰凉刺骨,腿骨传来的隐痛让他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可他的手臂却稳如磐石 —— 对狙击手而言,身体的疼痛可以忍耐,射击的精准却不容有失。
太阳渐渐爬上山脊,金色的阳光穿透晨雾,将山谷中的景物照得愈发清晰。林泰靠在岩石上,手指无意识地在地面划出简易的地图:三顶帐篷呈 “品” 字形,中间是弹药储备,两侧可能是士兵休息区和通讯点;两名哨兵巡逻路线固定,间隔约十米,每五分钟会在帐篷门口短暂停留;地面的地雷主要分布在帐篷右侧的草丛和土路入口处,形成简易的警戒圈。他在心里快速计算着敌军人数:从帐篷规模和哨兵数量判断,守军应该在八到十人之间,武器配置大概率是两挺轻机枪、四到六支步枪,可能还有一门迫击炮作为支援 —— 这样的兵力配置对小型补给点来说刚刚好,既不会浪费兵力,又能形成基础的防御圈。但林泰没有放松警惕,他知道敌军很可能藏有暗哨,或许就在山谷两侧的树林里,只是目前尚未发现踪迹。
“队长,要不要再等会儿,看看有没有运输车队过来?”
蒋小鱼压低声音问,目光依旧盯着山谷中的土路 —— 根据之前的轮胎痕迹,敌军运输车队随时可能出现,摸清车队的运输规律对破坏补给线至关重要。
林泰却摇了摇头,抬手看了看腕上的军用手表:
指针指向七点十五分,距离他们抵达高地已过去一个多小时,再停留下去,山谷中的守军会完全清醒,警戒力度也会随之加强,一旦被发现,在开阔的山谷中撤离会异常困难。
他对着众人做了个 “后撤” 的手势,动作缓慢而坚定 —— 先撤回安全区域制定详细计划,
后撤到安全距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教科书级别的战术移动。他们没有立刻起身,而是像蛇一样,用手肘和膝盖的力量,贴着地面,一寸一寸地向后倒退,直到完全脱离山脊线的最高点,确保自己的轮廓,绝不会出现在敌人的视线中。
随后,他们才轻手轻脚地站起,躬着身子,如同五道融入环境的鬼魅,悄无声-息地退回到了来时路上的密林深处。每一步,都踩在松软的腐叶或坚实的岩石上,没有发出一丝一毫多-余的声响。
大约后撤了三百米,林泰才停下脚步。他们找到一处天然形成的低洼地,四周被茂密的灌木和几块风化的岩石完美地遮蔽起来,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隐蔽的议事厅。
队员们迅速散开,各自占据了一个警戒位置,背靠着掩体,枪口朝外,目光,则全部汇聚到了中央的林泰身上。他们围拢在一起, 却又保持着随时可以投入战斗的间距。
林泰蹲下身,从地上捡起一根干枯的树枝, 随手清理出一片相对平整的泥土地。然后,他用那根树枝,在地上简单而精准地画出了刚刚观察到的敌人的分布图。
那不是一幅潦草的简笔画,而是一张包含了所有关键要素的战术沙盘。
一条曲折的线条,代表着山谷中的土路;几个方块,是帐篷的位置;两个小小的圆圈,标注着哨兵的巡逻路线和视野范围;而那个堆满了箱子的区域,则被他用树枝,重重地画上了一个交叉的“X”——那是他们的主要目标。最后,他还在地图的几个方位,画上了代表风向的箭头。
大家默默地蹲下身,围着这幅“地图”看着, 没有任何人说话,但空气中,却充满了紧张的、高速运转的思维电波。每个人的心里都在从自己的专业角度,飞快地盘算着。
敌人数量不多, 满打满算,不会超过一个班。这对于“尖刀小队”而言,几乎不构成威胁。但棘手的是,他们的位置相当分散。 两个明哨,加上帐篷里可能存在的暗哨和休息人员,形成了一个看似松懈,实则互为犄角的防御形态。
强攻, 固然可以。以他们的火力,摧枯拉朽般地解决掉眼前的敌人,并非难事。但问题在于,不一定能做到在第一时间,全部消灭。
林泰的目光扫过每个队员的脸,他能“听”到他们内心的声音。
张冲的眉头微皱,他心里想的,是他的那挺机枪。如果从高处进行火力压制,他有把握在三十秒内,让那两个哨兵和帐篷门口的区域,变成一片无人能够站立的死亡地带。但帐篷是软目标,子弹可以轻易穿透,却无法保证能杀死里面所有的人。万一有人从帐篷后面逃脱……
何晨光的眼神,则像鹰一样锐利。他正在脑海里,构建着狙-击模型。第一个哨兵,在他的射程之内,可以一击毙命。但第二个哨兵,会因为第一个哨兵的倒下,立刻做出反应。他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在对方躲进掩体前,将其击毙。但剩下的百分之十,就是变数。而帐篷里的敌人,完全在他的视野之外。这是狙-击手最大的局限。更何况,他的腿伤,限制了他快速转移阵地的能力。
展大鹏的目光,则落在了地图上帐篷两侧的灌木丛。他在思考潜行与突袭的可能性。如果他和蒋小鱼,能够悄无声息地摸到帐篷近处,利用匕首和消音手枪,解决掉哨兵,再配合张冲和何晨光的火力,进行强行清场……但这需要完美的时机和一点点的运气。
如果被敌人跑掉一个, 哪怕只是一个,让他发出了警报,或者逃回了他们的主力部队那里,那么,这次行动,就将从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演变成一场血腥的阵地遭遇战。引来援军的后果,就麻烦了。 他们这支孤军深入的小队,将会立刻陷入重围。
沉默,在林间弥漫。
这,就是尖刀小队的默契。他们思考的,从来不是“能不能打”,而是“怎样才能打得最完美,最干净,不留任何后患”。
终于,林泰打破了沉默。
他没有说话,而是伸出手指,指了指地图上那个被画了叉的帐篷旁边的箱子, 眼神,变得异常冰冷和决绝。然后,他将五指并拢,再猛然张开,做了个无声的爆炸的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