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济水哪儿去了?(1/2)
橡皮冲锋舟大部分是拨给了韩信,张诚和太子带了一部分。既然这支船队已经进入了灾区,顺便做一下救援也还是可以的。
旷野上受灾的农田,水深数尺。这个水深,加上农田里有作物、有房屋,就不适合黄河上的大木船行驶。橡胶的冲锋舟行驶在这个水域,就很轻松。而且冲锋舟一人两人即可操纵,还能留下四五个位置,可以随手救人。
巩邑的工匠们两人一船,就这样散入了这一片水泽。
看着被困水中的这些灾民,赢弘毅有一点不忍看。
“是不忍觳觫吗?”张诚问。
“弟子不忍看。”弘毅说。这种灾祸触目惊心。
“还是要看一看的,如果我们都不能面对这些惨相,我们又如何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呢?学术之路,我们始终要面对真相,勇敢前行……更何况,你是太子,是储君,未来也许还会做皇帝。就更不能回避世间的丑陋、痛苦。”张诚说。
张诚身为太子的师傅,其实多年以来教授的都是数学物理机械之类的张门学术,反倒是这次出门救灾,张诚的话才多了一些,涉及到为人、处事、政务、学术的方方面面,张诚也都讲了一些。
太子的师傅是一个很困难的角色。其实太子师就是帝王师,问题是,帝王学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世间学术,这个只要找德高望重的学者就能教授。另一部分是帝王心术,那东西世间哪有教授的地方?都是君王父子相传,对外秘而不宣的。这部分的内容,张诚是希望皇帝扶苏能够亲自教授的。现在看起来,扶苏肯定是教过,但是教的不多。
可能是皇帝有私心吧?皇帝这种动物,看谁都像是不怀好意的,所以指望皇帝在生前年富力强的时候真心诚意把所谓帝王心术这些传授给太子,其实很难。后来司马光想过一个办法,就是把历史事件做成案例教学,编了一本《资治通鉴》给皇帝讲,用这种办法让新君能对政治有更丰富的理解。
不过这本资治通鉴是又臭又长。从司马光那个时代算起来,一共也没几个皇帝把这本书看全过,历史上昏君多而明君少,就和司马光写书喜欢水字数、?有关。
张诚不觉得自己比司马光还厉害,也没有那么多案例可以教授,张诚自己当初学马哲思政也没太上心,自己做一点生活应用世界观自我建设还行,用来教人张诚自己也觉得不靠谱。所以这一路上,张诚也只是对赢弘毅心性智慧方面多提点一二。
勇敢、信念、体谅、忍耐、坚持、公允,这些品德总是不会错的。张诚调机会就做这样的讲解和灌输。
因为都是从事中学,弘毅倒也能听得进去,很多内容,弘毅还专门掏出小本本记录下来。这就是师门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教诲,张门弟子,经常随身携带小本本和小号的蒙恬笔。随时随地都会记录先生语录。
在张诚的指导下,赢弘毅也跟侍卫一起进入洪涝区,救援过几组受困群众,看到一家家人家多年积蓄就这样毁于一旦,看到父母妻子就这样被忽然来临的洪水卷走,从此一家人天人永隔。那种无望和悲伤。弘毅自己也几乎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旅途中的这些对话,赢弘毅都记在小本本里。这样的小本本,弘毅带出来很多。一路上已经记满两个本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