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插翅难逃!趁胜追击!(1/2)
叮铃铃~
叮铃铃~
红色座机骤然响起。
沈总迅速起身,去隔壁接通电话。
赵瑞龙和方奇鸣,默契的不再聊天。
“……你检讨的事以后再说,现在最要紧的事,是让樱花大使馆把人交出来!”
“这样,既然廖晨曦已经控制住了,那就带回去突击审讯,我让外交署立刻照会樱花大使!”
“另外,以最快速度对廖宇博立案通缉,增派人手盯紧樱花大使馆,绝不能让廖宇博偷跑了!”
……
沈总威严洪亮的命令声,自然传入了赵瑞龙和方奇鸣的耳朵。
但两人也只是面面相觑,谁也不好说话。
葛钧山突发脑溢血手术住院,现在人还在重症监护室没醒来。
趁着廖晨曦还没返回宁远,他儿子廖宇博还主动飞来燕京。
这本应该是将父子俩一并抓捕的最好时机。
但现在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好像廖晨曦被抓住了。
但他儿子廖宇博,却逃进了樱花大使馆。
而廖宇博的这一行为,倒也间接证实他们父子俩确实和樱花人关系紧密。
等了一小会儿。
连打了三个电话的沈总回来了。
“真是没想到,廖宇博竟然会不怕死跳窗逃跑,还成功躲进了樱花大使馆。”
方奇鸣当即宽慰道:“我觉得咱们不必担心,樱花人会包庇袒护廖宇博。”
“咱们两国经贸利益巨大,又正要庆祝恢复邦交三十年,他们还想参与咱们的东北高铁项目竞争。”
“他们显然没道理为了一个罪大恶极的廖宇博,在这个特殊时期,搞出有损咱们两国关系的外交事件!”
沈总端起水杯,浅酌了一口。
“这是当然,廖晨曦这头大老虎都被控制住了,他廖宇博是生是死,就无关紧要了。”
放下水杯后,沈总拿起筷子,微笑道:
“赶紧趁热吃呀,不然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赵瑞龙立马动筷开吃。
昨晚本就操劳过度,早上还加了个班。
为了不至于错过航班,在赶往机场路上吃一点早餐。
上了飞机后就补觉,都没吃空姐发的面包,这会儿自然饿得不行。
反正又不是第一次来了,沈总早就知道自己特别能吃,那还客气个啥?
夹菜吃饭,风卷残云。
而一边吃饭,赵瑞龙也忍不住暗想,斗争激烈、世事无常。
原以为跟葛钧山一派的斗争,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没个一年半载还分不出胜负。
谁也没想到,他竟然会突然病倒,而沈总自然是“趁你病要你命”,毫不客气的拉拢方奇鸣、拿下廖晨曦。
此时此刻,葛钧山都还在ICU里躺着,估计都还没有彻底度过开颅手术的危险期。
抢抓时机、果断出手、毫不留情……
沈总的干脆利落,除了让赵瑞龙感觉大权在握就是酣畅淋漓,但同时也更加坚定信念,一定要逆天改命。
要不然,父亲赵立春就还是有可能,会像原剧里那样,被明升暗降之后手无实权,说拿下就拿下,就像今天廖晨曦一样。
要真是这样,我赵瑞龙难道也要像他儿子廖宇博,不想束手就擒,就只能冒死跳窗逃跑?可就算暂时逃进了樱花大使馆,又能怎样?
如今龙国正和西方处于前所未有的蜜月期,在巨大的两国利益关系面前,樱花根本不可能包庇窝藏廖宇博,逃过去了也必然会被协助抓捕。
连干了三碗米饭,赵瑞龙终于不再饿得心慌。
看到赵瑞龙放下碗筷,拿纸巾擦嘴,沈总笑问道:
“才三碗饭你吃饱了呀?不再来一碗吗?”
赵瑞龙哑然失笑。
“三碗还不够多吗?我再吃就要撑死了呀!”
“三碗饭就能撑死你吗?我像你这般年龄的时候,像这样的小碗,起码能吃四大碗!”
沈总哈哈大笑后,目光看向方奇鸣。
“你呢?不会一碗就够了吗?”
“够了,够了,我早饭吃得饱,原本就还不是很饿呢!”
方奇鸣将碗里的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饭都没剩下。
刚放下碗筷,看到沈总递来餐巾纸,连忙起身双手接过。
“瑞龙,你连吃了三碗米饭,尝出这是哪儿出产的稻米吗?”
赵瑞龙果断摇头。
“我只觉得这米挺好吃,还真不知道它是哪儿出产的。”
方奇鸣微笑道:“这饭粒油亮又色泽浓郁,并且颗颗饱满,我觉得极有可能是咱们东北的五常米!”
“你猜的没错,确实是五常米!”
沈总伸手捻起一粒,掉在桌上的米饭。
“咱们东北地势辽阔、黑土地十分肥沃,是咱们龙国的大粮仓,一定要好好保护并充分利用起来。”
“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多少王朝衰亡覆灭,归根结底就是老百姓吃不饱饭,所以咱们一定要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将饭碗端稳端牢啊!”
方奇鸣当即附和道:
“沈总您放心,我们锡林省一定会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加大力度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喜欢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请大家收藏:重生汉东赵瑞龙,我要逆天改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推广高产优质、节本增效新技术,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现代化粮食仓储与物流体系,健全农业科技支撑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赵瑞龙默默听着。
能当上锡林一把手的方奇鸣,当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而在此之前,葛钧山想要振兴大东北,也确实做了不少工作。
带着不少专家学者,深入调研考察了许久,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
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只是振兴战略中的一部分。
赵瑞龙看过报告,还知道葛钧山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提升传统重工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诸多措施。
这老家伙不仅知道因地制宜,让东北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还知道参考汉东发展高质量经济与军民融合战略的经验,让东北也学习效仿。
比如他知道东北的冶金、化工、军工等重工企业多,还有不少科研单位和工科类院校,所以就提出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燃气轮机、海洋装备等等。
另外,东北地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有充沛的水能和风能可以利用。
所以葛钧山还想到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特高压输电线线路,让东北充沛电力外销到燕京平津,这样既加强了燕京地区的电力保障,又让东北地区可以卖电赚钱。
至于推动城市转型发展……
葛钧山拟定了一揽子的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计划,还打算花费三到五年的时间完成棚户区改造,同时还要完善社保体系、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创业。
当然。
汉东这两年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除了惠龙集团的疯狂投资引导外,关键还在于采取众多手段,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因而在葛钧山提出的振兴战略中,直接就要效仿汉东,大力反腐倡廉、转变工作作风、加快体制改革、重视民营经济发展。
号称要在一年之内,就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丑陋现象,要将东北地区的营商环境建设得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