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边疆急报(2/2)
翌日,天光未亮,范京墨便拜别家人,背起行囊,跨上骏马,带着一腔热血与孤勇,单人匹马,直奔北境军营而去。
少年的身影消失在晨雾中,奔赴向他命定的沙场。
……
范京墨离去带来的担忧尚未散去,另一场考验接踵而至。
江南水患之后,时疫流行,消息传入京城,言及多地疫情严重,病患哀鸿遍野。
当地大夫束手无策,死亡人数日日攀升,已有蔓延之势,地方官奏请朝廷派遣太医支援。
此事在朝中议论纷纷,太医署虽精于调理贵体,但对于这等凶猛瘟疫,也心存畏惧,且缺乏有效手段,一时无人主动请缨。
消息传到青云学堂,年仅七岁的范三七立刻坐不住了。
他放下手中正在研磨的药材,直接找到了柳清漪。
“母亲,让我去!”范三七的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郑重,那双对药材过目不忘的眼睛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看过很多医书,记得所有方剂,也认得所有药材!江南的瘟疫,说不定我能帮上忙!”
柳清漪看着这个最小的、却拥有着惊人医药天赋的儿子,心猛地一沉。
瘟疫之险,远胜战场。
战场明刀明枪,瘟疫却是无形杀手,防不胜防。
“三七,你还小,瘟疫非同小可……”她试图劝阻。
“母亲!”范三七急切地打断她,他举起手中一本厚厚的、他自己绘制的药材图谱,“我知道危险!但那些生病的人等不了!
太医署的方子若有用,疫情就不会失控了。
我……我或许能看出他们看不出的东西!
母亲您不是常教我们,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吗?”
他眼中不仅有对医药的痴迷,更有一种初具雏形的医者仁心。
柳清漪想起他平日在药庐里废寝忘食的样子,想起他对每一种药性、每一份病例的钻研精神,知道他并非一时冲动。
恰在此时,宫中也传来消息,皇帝正为派谁去疫区主持防治之事烦恼,听闻范家幼子(范三七)有医药奇才,竟也动了心思,派人来询问柳清漪之意。
内忧外患,加上皇帝的关注,柳清漪知道,这既是巨大的风险,也是范三七证明自己、实现价值的契机。
她闭目沉思良久,终于睁开眼,做出了决定。
“好,你可以去。”她看着范三七瞬间亮起来的眼睛,严肃道,“但你必须答应母亲,一切行动听从带队太医的安排,不可擅自行动。
我会给你准备一些特殊的防护之物和药品,你必须严格按照我说的方式使用!”
她连夜利用空间里的知识,准备了加厚的棉纱口罩(示意多次更换清洗)、强调洗手消毒的重要性、配置了效果更强的清热解毒药方,以及一些应对并发症的应急药品,并详细写下使用方法与隔离注意事项。
最终,由太医署一位富有经验且心怀仁术的右院判带队,组建了一支医疗小队,范三七作为“特别顾问”,破格随行。
离京那日,范三七背着比他身子小不了多少的药箱,里面装满了柳清漪准备的“秘密武器”和他自己整理的医案笔记。
他小脸紧绷,眼神却异常坚定,对着前来送行的柳清漪和兄弟姐妹们挥了挥手,转身登上了南下的马车。
小小的身影,承载着巨大的勇气与希望,奔赴那场没有硝烟,却同样生死一线的战场。
范府的萌娃们,一个在血与火的边疆,一个在病与痛的疫区,同时开始了他们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残酷的成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