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半渡而击?笑话(1/2)
李星辰带着海上舰队,不断地袭击渤海沿岸的蒙元驻军。
时不时派精锐骑兵深入内陆搞袭扰。
如此一来,从辽东到黄河边上,各地的元军都如临大敌,不断地抽调士兵把守要塞。
此外,李星辰派出舰队,再一次从天津附近袭击海河附近的驻军。
元廷再次下令从漠北和山西调兵勤王,大都附近的驻军更是不敢远离,都提心吊胆,日夜防备。
无疑对策应山东境内的反攻,极为有利。
此时,山东境内,就剩下济南和济宁两地了。
济宁城小兵少,无力抵抗王二虎带领的二十万大军。
王二虎的部队还没到,驻守济宁的军队就逃到济南去了。
此时,白衣带领着自己本部三万人,又用重金从招远和莱州等地招募的军队七八万人,组成了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淄博往西攻打。
等到了济南城下,王二虎的部队也到了。
如此一来,三十万大军,把济南围得水泄不通。
为了吸引更多的蒙元军队前来救援,白衣和王二虎商量之后,决定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此时悠悠公主派人沿着运河送来了大量的粮草和装备。
更重要的是,送来了从东瀛带回来了大量的金银,作为招募新兵的军费。
白衣原本在招远地区开采了不少黄金,此时又得到了悠悠公主送来的金银,心中不禁大喜。
于是下令在河南和山东招募更多的新兵。
“每月饷银三两,满两年的老兵涨到每月五两。三年服役期满,若退伍,回家之后当地发田地三十亩,还有三十两安家费。”
原本山东河南等地,连年干旱少雨,导致不少农民濒临破产。
此时听说了大宋王师招兵,而且还有三两的饷银,退伍后还有田地和安家费,无数青壮纷纷踊跃报名。
毕竟,大灾荒年月,能有口饭吃就已经不错了。
如今更有这么优厚的待遇,简直就是破天荒的好事。
无数青壮,连夜从河南、山东、江苏往济南赶去。此外,一些青壮甚至从河北、山西等地偷偷渡过黄河,到济南报名参军。
经过一系列挑选,最终招募了25万新兵加入。
如此一来,王二虎和白衣手中的军队,更是高达55万以上。
每天消耗的粮食更是惊人的数量。
好在这些年,大宋占领的地区免田税,百姓家家有余粮,官府也从公田收获了大量的粮食。
高产作物的作用此时也体现出来。
大量的玉米、土豆、红薯种植,让百姓手中的粮食多了好几倍。
加上大运河可以从江南直达济宁,调运粮草也方便。
兵多粮足,武器又先进,王二虎此时已经想着沿着运河进攻大都了。
李星辰此时带领舰队驻扎在天津卫的外海,得到王二虎想要进攻大都的建议之后,觉得时机也成熟了。
于是让他尽快解决济南之后,可以渡河试探性进攻。
在给王二虎的信中,李星辰强调:“新招募的士兵,可能没有什么战斗力。如果情况不利,可退回黄河以南休整。”
可是情况出乎李星辰的意料。
王二虎下令对济南发动总攻之后,遮天蔽日的炮弹砸了一轮之后,济南的守将,身上背着荆条,手捧印绶,出城投降。
如此一来,下一步就是过河了。
为了策应王二虎渡河,李星辰下令从江南调集了所有能用的热气球,紧急调往济南。
热气球的运用,就像是天上的眼睛,可以随时发现周围的敌情,以免渡河的时候,被敌人伏击。
此外,为了激励士气,悠悠公主带领后续部队,也从扬州移驻徐州,确保后续的粮道安全。
此时,大都内,元廷已经人心惶惶。
自从富察皇后去世,真金太子也因为奏章事件,惶恐不安地去世之后,忽必烈对生活失去了信仰。
此时已经76岁高龄了,整天喝的醉醺醺,也不管朝政了。
如今,大宋的军队即将渡过黄河,准备一路平推的时候,忽必烈更是一点儿都不着急。
只是下令册封真金太子的第三个儿子铁穆耳当太子,让他带兵前去迎敌。
朝廷上大臣们更是一片哗然,都觉得忽必烈老年昏聩,昏招频出。
此时,元廷能打的将领,都在各地驻扎,能用的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