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世子稳重点 > 第九百三十三章 风向扭转

第九百三十三章 风向扭转(2/2)

目录

蔡京接过这份被修改过的罪证,神情怔忪地看着他。

良久,蔡京朝章惇躬身一礼:“多谢子厚先生提点之恩,下官吸取教训了。”

有了章惇的提点,这份罪证已经不完美了,但它,却变得完美了。

听起来很绕,但就是这么个意思。

至于章惇为何这么做,蔡京心中也有数。

章惇显然已有了危机感,他已察觉到官家罢相的心思了,于是章惇想挽回,想补救,他要向官家示好,并且表现自己忠诚。

章惇在罪证上看似随意地提点和涂抹,其实也在向官家表明立场,至少在石仲先自尽一案上,章惇已毫无保留地站在官家这一边,他会把朝堂的舆论扭转过来。

蔡京很快揣度到了章惇的心思,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朝章惇行了一礼,然后匆匆出了政事堂。

半日后,当天下午,罪证被公示于朝堂。

朝堂仿佛被引爆了核弹,瞬间沸腾哗然。

那些为石仲先鸣冤,公开为石仲先的忠诚感到振奋,并且痛骂官家昏聩的朝臣们,仿佛被人狠狠扇了一记耳光,脸都被打肿了。

也有很多朝臣不信,他们翻阅石仲先的罪证,一页页,一字字看得仔细,有人脉的官员甚至还暗暗托人去证实。

答案很明显,皇城司炮制的罪证,没人能推翻。

里面有些语焉不详的地方,或是模糊存疑的证据,反而更证实了它的真实性,更是令人无话可说。

一夜之间,朝堂的风向反转了。

石仲先撞宫门自尽的举动,从忠臣死谏,变成了畏罪自杀。

这就很让人无语了。

亏满朝文武数日前还在为他义愤填膺,各种痛骂各种脏水都往官家身上泼,结果人家根本就是罪恶滔天,没法活了,才选择在宫门前一头撞死,打算死前谋个忠臣美名。

一时间,朝臣们的脸色都很难看,尤其是那些上疏指责痛骂官家的朝臣们,现在更是无地自容。

也就是这个年代没法删除朋友圈,不然这些人必然连夜注销账号,人间蒸发。

与此同时,汴京市井坊间的传闻风向也变了。

石仲先的罪证被传出了朝堂之外,市井坊间的百姓自然也听说了。

那些人云亦云的百姓们顿时感到了惭愧,想到自己还破口大骂官家何等昏庸,这些话言犹在耳,如今风向陡转,结果证明百姓们同情崇拜的所谓忠臣,竟犯下滔天之罪。

而被他们痛骂的官家,至今一言不发,默默承受委屈。

百姓们愈发觉得惭愧,于是风向陡转,开始痛骂石仲先。

接着市井坊间又传出别的传言,这些传言的道理比较深,不知什么人开始向大字不识的百姓以最通俗的语言,解释官家为何要推行方田均税法。

方田,就是丈量清查天下的土地,朝廷官府造在册上的土地亩数增多了,赋税也就多了,朝廷收入也高了。

这些收入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为百姓治河修堤,为某地遭灾的百姓免赋税,甚至将来朝廷的收入高到某个程度,可以考虑减免天下百姓的赋税,也让所有农民都有地可种,不会被饿死。

很浅显易懂的道理,就算大字不识的百姓也能听懂。

听懂之后的百姓们更是满心感激,许多情绪激动者甚至面朝延福宫方向跪拜,一边向官家赔罪,一边感恩官家的仁义,给天下百姓找活路,这是大恩大德。

朝堂和市井坊间的舆论,至此已彻底扭转了。

曾经的忠臣,成了千夫所指的恶贼,曾经人们口中昏庸无道的官家,成了仁义宽厚,为生民立命的圣君。

…………

福宁殿内。

赵孝骞看着手里的所谓罪证,以及甄庆向他禀报的关于朝堂和市井坊间舆论风向扭转的消息,赵孝骞满意地点点头。

“这才是朕想要的嘛,好人怎么能挨骂呢?”

“朕这样的好人,既吃不了一点苦,也受不了一点委屈。”

赵孝骞说着,抬眼望向甄庆,道:“逼石仲先自尽的幕后指使人,查出来了吗?”

甄庆垂头道:“臣有罪,没有查到。实在是石仲先死前把痕迹抹得太干净了,皇城司根本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

赵孝骞嗯了一声,也不怪罪。

幕后之人做事肯定谨慎,不可能留下任何把柄让皇城司查到,不然可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谁也不敢拿自己和家人亲族的性命开玩笑。

“无妨,查不到就无差别攻击,阴谋算计朕,抹黑朕的人,无非是那些阻止方田均税法的官员豪强地主,他们的利益被朕动了,自然要拼命阻拦。”

“皇城司这就去查,先从京畿路查起,凡是向官府隐瞒田产,偷逃漏税,侵占农民土地的地主,先揪出一批来,明正典刑。”

甄庆躬身领旨,接着又道:“禀官家,臣已查到向太后及其外戚名下田产的情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