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皇帝们的烧脑智斗 > 第286章 南方的争端 平行异动

第286章 南方的争端 平行异动(1/2)

目录

空间时919年1月,本空间。

王莽接到了镜空间交付工作完成的消息。高洋已经在新胡人联盟手上了。

这下谈判就彻底完成了。王莽松了口气,准备回去休息。

这几天可真累,到了几个新皇帝,还要应付各种各样复杂的事,每晚都不得安宁。

但接下来就轻松了,三方平衡,基本上不会再有纷争。

而且今后的几天内也没有新皇到来。

王莽一边想着,一边往自己的小屋方向走去。反正今天他要好好休息。

突然间,额头处传来了熟悉的刺痛。

他当即捂住额头,痛苦地蹲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

难不成他又要苏醒了?怎么会这样,是这些天过于劳累吗?

王莽强撑着回到了自己的小屋,把门窗锁死,瘫在了床上。

一定要稳住,现在绝对不能出任何差错。

头痛的感觉稍微减轻了些,王莽算是恢复了一些理智。

应该是这些天太累了,必须要好好休息。

但仅仅这样也不是办法,得主动出击。

对了,自己有一段时间没与本世界联络了,可以向他们求助。

纳米机械研究到现在也该成熟了。借助它或许就能解决意识冲突的问题。

如此一来,至少最近就不会出乱子了。上次的事情他可不想再经历一遍。

想到这,王莽终于放松了下来,然后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而在机房附近留守的皇帝正在见证几场发生在人间的大战。

……

李存勖最大的本事就是先把优势浪成劣势,再逆风翻盘。

这个特点在接下来的战役中就有体现。

918年12月,李存勖打算结束濮州对峙,下令拔营前进,逼迫梁军出战。

而后梁内部新老间的矛盾也显现出了恶果。

新一代将领谢彦章与老将贺瑰互相猜忌,最终贺瑰就擅自将谢彦章杀害。

得知消息后,周德威认为后梁军制尚全,不宜进攻。

但李存勖认为这是灭梁的大好良机,无视了他的劝谏,率军绕过梁军大营直扑汴梁。

贺瑰弃营追赶梁军,到达了胡柳陂附近。

李存勖依然无视了周德威“以逸待劳,避其锋芒”的建议。

贺瑰赶到后,他亲自率军冲锋,让李存审带辎重部队去前方等待自己。

李存勖战斗的本事很强,梁军几乎招架不住,王彦章为自保脱离队伍逃往濮州。

而王彦章在逃跑途中刚好遇到了李存审的辎重部队,便发起冲锋。

辎重部队无力抵挡,很快溃散,然后又冲击了周德威的幽州部队。

兵败如山倒,在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下,一代名将周德威草率的死在了乱军之中。

周德威为河东的崛起做出了极大贡献。他的死也将为河东增添了不安定因素。

周德威死后,梁军士气高涨。李存勖无奈下撤兵,双方在胡柳陂对峙。

之后,李存勖重新夺下胡柳陂。在众将的劝说下,趁梁军撤退发动了突袭。

梁军大败,贺瑰只身逃回,李存勖拿下濮州,随后撤往河北。

朱友贞听闻兵败,一度想西逃洛阳,听说李存勖撤军后才安定下来。

胡柳陂之战,梁晋均损失惨重,双方军队的战损比都超过了三分之二。

后梁损失土地,好歹保住了国祚,晋国折损大将,错失了灭梁的机会。

……

空间内,朱温松了口气,后梁至少还能多撑几年。

“王建,让你失望了。吾儿今日不会来了。”

但回应他的却是李世民,“他是否失望我不知道,反正我是很失望。”

朱温猛然回头,发现李世民已悄然出现在他身后,而王建早已不知所踪。

王建注意到了李世民,但自己凭什么去提醒朱温呢?

现在他躲在了一个角落看戏,坐视二人相争。

朱温顿时感到脊背发凉,但李世民却没把心思放在后梁和他本人上。

“大胜变成平手,李存勖听不进谏言,只知道莽,就只能是一位将军。”

这仗要是自己来打,大概是能够一举灭梁的,真可惜。

李世民也没再理朱温,叹了口气,然后便离开了。

他在与刘恒等人分开后就直奔机房附近,看到了人间的战况。

而朱温在心里嘀咕了王建几句,到底是没敢直接与李世民争执。

……

三方合议后,空间的内部矛盾消解了一部分,但并不是完全没有了。

就比如当前逐渐浮出水面的南方的争端。

凌晨,王建回到了“前蜀楼”。他已经看清了这里的局势。

现在五代十国到来的三个皇帝中,朱温已经进入嬴政集团,自己和刘隐暂未表态。

而现有的队伍就这么多,自己大概最终只能加入南朝联盟。

但刘隐不同,他是有选择的,刘邦和刘裕都想将他吸收到自己的阵营。

既然是这个情况,那自己就可以借此牟利了。

自己要劝说刘隐加入南朝联盟,两人一起投入刘裕的帐下。

谁都知道自己只能加入南朝联盟,所以自己只身加入不会有很高的地位。

但如果能说服刘隐一起加入,献上投名状,自己的地位就更高了。

等等,他这样做难道不怕得罪刘邦他们吗?

当然不怕,因为加入南朝联盟本身就是得罪他们了,多得罪一些又何妨?

事不宜迟,今天早上开始就要游说刘隐,让他同自己加入刘裕一方。

此时,刘恒就在十国这片区域,他正看着王建房内闪烁的灯光。

父亲说过“不能让他受到其他影响”,想必这个影响就是王建了。

……

既然说到南方的争端,现在就把视线放在南吴和吴越上。

南吴内部还有一点后续,徐知诰以宋齐邱为谋主,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严可求却有些担忧地劝说徐温,“徐知诰必有大志,但他并非您的亲子,会有隐患。”

然后建议徐温换上亲子徐知询代替他,但徐温拒绝。

徐知诰听说此事,将严可求外调。而严可求则建议徐温要筹备建国。

“将来李存勖夺得天下,还要向他称臣吗?不如自立为帝。”

吴王杨隆演能更进一步,权臣徐温也就能更进一步。

于是严可求留在扬州筹备,随后徐温率百官向杨隆演劝进。

但杨隆演不愿称帝,最多只肯建国改元。

919年4月,杨隆演称吴国王,改元武义。徐温为大丞相,东海郡王。

南吴不再是已经灭亡的大唐的藩国,也可以认为这是南吴国家的开始。

建国后,徐温把目光放在了隔壁的吴越。

而钱镠觉得自己实力够了,派儿子钱传瓘攻打淮南。

南吴的彭彦章和陈汾率军抵挡。

919年4月,双方在狼山江相遇。

钱传瓘在上风口向南吴战舰抛出石灰,然后火烧舰船。

彭彦章力战身死,陈汾逃跑,后被徐温诛杀。

之后,徐温亲自率军出战,让陈璋从后面夹击吴越军。

徐温这次处在上风口,便火烧岸边的芦苇。

火势蔓延,钱传瓘慌忙撤退,又被陈璋截断后路,吴越军伤亡惨重。

陈璋和徐知诰都想继续进攻,夺取苏州,甚至灭掉吴越,但徐温拒绝。

钱镠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一旦战败,徐温在南吴的权势会受到影响。

于是南吴和吴越两国和解,这便是两国间的最后一战。

但这场大战的意义并没有那么简单。

而空间中的皇帝甚至连前一个意义都没有察觉到。

也就是刘备和孙权想到了赤壁之战,借机嘲讽了曹操几句。

公元919年的狼山江之战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记载的“热战”,双方在战斗中使用了火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