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2)
坐在那里没翻几页书,李想国就看到刘海中迈着八字步进了中院,朝着穿堂门走过去。
没一会儿,前院就传来他跟东西厢房两家人打招呼的声音。
再过一会儿,几个人聊天的声音也越来越远,越来越轻。
显然是凑在一起去上班了。
之后就是刘光齐背着书包急急忙忙地跑出去。
算起来,他算是这院里唯一确定无疑的学霸。
至于何雨水、阎解成这些,就都是是疑似上过中专,不过看他俩能毕业就上班,那个年代起码也得是个高中毕业才行。
剩下的年轻一代,也在学习上面没什么建树。
甚至到了下一代的贾家,没意外的话应该全是学渣了。
毕竟学习好这卖点不可能不出现在秦淮茹或者贾张氏的嘴里。
不值一提的,自然只能是不值一提的能力。
(今天还翻到一本何雨水和贾梗都成同学了,只能说女频作者就是牛逼。)
接着走的是贾东旭,这个点儿出门,显然也还是在趴活儿。
也不知道是不是要等易中海回来,他才能去轧钢厂。
即便轧钢厂开始公私合营,易中海想带个徒弟进厂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毕竟这个年代,多数人的观念里面,还是坚持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可以说各行各业就没有不缺专业人员的。
一方面是掌握专业技术的人少,再就是敝帚自珍,没人愿意把吃饭的手艺随便公开传授。
但凡易中海说出自己带的徒弟,那不管是公方经理还是私方经理,就没一个会反对的。
更何况,公私合营之后,必然是一波大发展,招专业人士都招不到,哪儿有往外推的道理?
最后一波出院子的是何大清一家。
他们出去的时候,时间都快到八点半了。
不过他们回来的时间最晚,几点钟也不固定。
不过大半时间都是七八点钟就回来了。
也可以理解,这个年代这要是放倒后世,但凡是晚班师傅,十二点之前能回家,就是店里生意不够景气了。
甚至要是做烧烤之类的,那起码也得老头儿老太太都要起床去买菜了他们才能回家。
当然,晚上回来的
毕竟客人会预约几点到店,可没人会说几点钟必须走。
然后,院子里基本就恢复了宁静。
只有隐约间传来的后院孩子的叫声,以及偶尔传来胡同里若有若无的叫卖声。
跟昨天、前天毫无二致。
本以为今天又是这样。
不过李想国也没气馁,依旧在这里等着。
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事情在接近十点钟时候出现了转机。
先是刘海中的媳妇去了易中海家,随后就是王玉兰带着她走过来敲门。
李想国过去打开门,笑着招呼她们:“易大妈、刘大妈,你们好,里面请。”
刘海中媳妇看着跟王玉兰年纪差不多少,穿着打扮也都差不多。
实际上这个阶段还好,无论色彩款式,还都有所差异,完全不是后面老中青不是绿就是蓝。
要么列宁装,要么中山装或者军装,土到极致……土掉渣了。
不过李想国也看出来她们今天应该是特意打扮过的,甚至穿的衣服上连个补丁都没。
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去走亲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