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重生了,就干点别人没干过的 > 第282章 安南媳妇

第282章 安南媳妇(1/2)

目录

去安南国首都河里的飞机上,四个人的机票换登机牌时,陆策设法换成了相隔一排、两两相邻的座位。

机场去安检时,他们遇到了个20岁出头,长相甜美的安南国姑娘,背着个双肩包,胸前又带着个4-5个月大的孩子,两手各推着个硕大的行李箱,吃力地走着。

陆策和陆文渊连忙去帮忙推行李箱,斯蒂芬·戴尔用英语提醒道:“你们和她不熟,当心行李箱中有违禁物品。”

陆策认真打量了这姑娘一番,没有听戴尔的劝阻,但快到安检口时,还是和陆文渊一道把行李箱亲手交到她手里。

陆文渊和谯引娣的座位挨在一起,两人同去过安南国,一坐下就开始热聊起来,说不完的话题。

斯蒂芬·戴尔和陆策坐的一排三人座,她一上飞机,就直奔靠窗的座位上,好从空中俯瞰沿途的风景。

令陆策没想到的是,那个安南国姑娘就坐在自己右边座位。她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说,她叫阮氏清茶。

“我家在龙国边境城市和安南国都有个店铺,这次来龙国是去采购婚礼用品的。”

“婚礼用品?”看陆策瞪大的眼睛,阮氏清茶小声说,“是替我妹妹采购的。”

“替你妹妹采购?”陆策还是有些不解。阮氏清茶小声说,“她刚上大学,学汉语,没有时间。”

看阮氏清茶阴郁的眼神,陆策没有再细问,转而和她聊起河里市和周边地区的哪儿龙国人多?哪儿地价贵?哪儿交通方便?

不到一小时,陆策已经对阮氏清茶家乡河里市周边的营商环境有了大致印象。

中途,阮氏清茶的女儿哭闹,她只好带女儿去卫生间换尿布,“您能帮我一下吗?孩子脾气犟,乱蹬乱踢的,我一个人不好弄。”

陆策只好跟着她一起去机舱后面卫生间,看她笨拙地拆纸尿裤,陆策索性自己动手……

不光麻利地替女婴换好纸尿裤,还把她哄得不哭不闹。

“您有孩子了?”

“是的,还不只一个……”

阮氏清茶脸色微变,赶紧抱着孩子回到座位上。

……

到河里机场时,先期来安南国办厂的大湖省老乡鲁总带着车来接陆策一行。

陆策和陆文渊帮阮氏清茶把行李箱推出机场候机楼,只见一个和陆策年纪差不多的男人来接她。

看陆策和阮氏清茶很热情的样子,鲁总低声劝陆策,离那个女人远点,来接她的那个男人是市里的市长,不过,当地人传说他想把这女人和她妹妹都霸占了……

陆策忙说:“谢谢鲁总提醒。我们就是看她在机场里不方便,搭了把手。”

……

鲁总在国内的工厂,主要是为一家汤姆国手机品牌做手机壳,这次也是为避免高额税款来的安南国。

他其实也就早来两个多月,盘下了一家旧工厂,设备安装调试都差不多了。

“我公司旁边有块地,我看蛮适合你的。不瞒你说,当初我看中的就是这块地。

他妈的,他们要的回扣太高了,要老子拿1000万软妹币才给了个谈判的入门劵。

后续不知还要多少回扣,老子怕钻进个‘无底洞’,才忍痛放弃了。

现在接手的旧工厂也是拿了100多万软妹币,才给工厂开了个10米多宽的出厂道路……

最近我太忙了,没空帮你。你刚来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最好找个本地的助理帮忙跑手续。”说着递过来一张名片,是家劳务中介公司。

……

鲁总的眼光确实毒辣,他接手的旧工厂就在河里市郊区,离城区最多50公里。

工厂与主干公路只隔着20多米,连接主干公路的原来应当是条小路,现在扩宽了十来米。这大概就是他说的100多万软妹币买的工厂“出口”。

鲁总用手指了公路对面的一大块平地,“我说的就是那块地。”

这是一片连绵几十里的稻田,背后就是望不到边的群山……

靠工业区这边的一条外凸小河和背山边内凹的山坳“围出”了四四方方的一块1000多亩农田,新近被辟成工业用地。

哪怕就是按母亲的老太传下来的风水经,这里也是一块繁衍生息的宝地,何况办工厂?

同来看地形的谯引娣惊叹道:“背靠连绵群山、门前潺潺流水、坐北朝南、半山半水,再建一座石桥……搁古代就是个营建城池的好地方!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沿公路边上、小河这边有50多户农户,隔开了那块地与公路。将来如何处置这些农户有些拿不准。”

陆文渊小声问:“这块地的价值估计是我车间价值十几倍吧?”

谯引娣哼了一声,“瞧你说的?这里按河里市郊的平均地价100块一平方,一亩至少6万软妹币。

这块地算下来怎么也值6000多万软妹币吧。再算上农户补偿,基础建设,没个1亿5想都不用想。你那个车间能值多少钱?”

陆文渊咋了咋舌:“我擦……”

“老子一定要全居这块宝地!”陆策暗暗发誓。

真他妈一块宝地!难怪人家要1000万软妹币的入门费呢?

只是就像鲁总说的,后续竞标、基础建设、通水通电、设备进场、招工进货,乃至……每个环节都要回扣,光这回扣都得超过引娣说的数。

老子一下子再去哪里弄1.5亿软妹币?就是弄到了,老子也舍不得给这帮贪官贪官污吏地头蛇啊。

……

“黎经理:劳驾帮忙找一个懂汉语、有高层人脉、年轻的文科生助理,兼做翻译,实在找不到在校生也成。”陆策和谯引娣去劳务中介公司招人,接待他们的是个40多岁的华裔男子。

“陆总,其他公司都要求理科生、成熟一些的。你怎么反其道而行之?”

“我不要他懂技术,但要他擅长处理与当地政府部门、驻军部队的关系,能解决一些麻烦。”

“这就不好找了,来这报名的都是搞技术的,理科生多,还有河里大学的教授。”

“麻烦你按我说的再找找。”

“确实没有这样的人,一定要找的话,只有再等等。”

“等多长时间?”

“说不准,也许半年都没人来登记。”

正说着,一个刚脱稚气、清丽不俗的18~9岁姑娘进来询问兼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