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征钱(2/2)
一千人一人一文钱,就是一两银子了。那一千人一两,就是一千两。
一百万个人一人一两银子,那就一百万了。只要每人出一两银子,这次南巡的费用也就足够了。
而且,整个大昭有多少人,足足三千万人呢。
平均分下来,一人才三十文钱。
三十文钱才多少,少吃两斤猪肉就有了。
当然了,如果全国都征钱,肯定要花费很长的时
间,那就限定整个京城周围这几个城市好了。最多也就半个月就能够收齐了。
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就说,这个主意是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第一个,皇上南巡的钱有了。
第二个,那些老百姓也知道了皇帝爱民如子的心,知道皇上关心底下的人。
第三个,同时也威慑了一下那些愚民,让那些人知道,皇上是高高在上。
这人简直是胡说八道,可神奇的是,建元帝却觉得很有道理,然后大手一挥,同意了。现在就去做,而且还要求在半个月之内收齐这笔钱。
如果真的按照那人说的,每个人确实只需要出一两银子就好了,但这怎么可能啊?
建元帝任用奸佞,好官不敢说话,于是这个差事就落在了奸臣的手中。
从那奸臣口中说出来的话,就直接变成了,每个人上交二两。
多的那一两,自然是进了那批奸臣的口袋里。
然后那命令,又从奸臣传到到低下的人后,又变了。
有道是,上行下效,意思就是上面的人怎么样,底下的人也差不多一个德行。
于是,最终每个人得上交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看起来不多,但是,这三两针
对是每个人。
这个时代,每家每户都奉行的是多子多福,若是怀孕了,那肯定是生下来的。
所以,普通的人家,最少也有两到三个孩子,若是稍微不错的人家,可能就有五六个孩子,外加上家里头还有老人。
有些人家,祖辈在,也没有分家,于是一大家子二三十口都住在大院子里。
于是,就变成了,每户人家至少上交五六十两银子,多的人家居然要求一百多两。
对于老百姓来说,哪怕是一个二三十口人家的人家,花销普通的,十两银子可以生活一两年。节俭一点的,能支持三四年。
省吃俭用十几年,可能家里也就二三十两存银。
现在好了,朝廷居然一下子要征收那么多钱,整个都懵逼了。
绝大多数人家,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钱。
没钱怎么办?
官差直接盯上了你家儿子女儿,直接拖走卖掉。
好一点的,被卖进大户人家,成为一个丫鬟,性命从此被别人捏着。
要是倒霉一点,卖进青·楼,那真的是一辈子就完了,哪怕将来攒够钱从良了,也是要遭人白眼。
有些人护着自己的孩子,然后都家就被砸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