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舅甥相见(2/2)
道衍和尚却补了一句:“也
很滑头。”
喝完酒,李景隆回了钦差行辕。
朱棣伸了个懒腰,对道衍和尚说:“明日让北平各卫所的指挥使都进一趟府。我答应了景隆,就得说到做到。”
道衍问:“殿下是要劝各卫所的指挥使接受朝廷的命令,裁减员额,削减军费?”
朱棣点头:“这是自然。景隆办的就是这差事嘛。我可不想在外甥面前食言。”
道衍猛然起身,面色凝重的说:“殿下,万万不可!”
朱棣问:“哦?为何不可?”
道衍解释:“殿下你想想,老将们几乎死绝了。剩下一个耿炳文又只会守城。如果蒙人再次入寇,圣上要发动洪武朝的第十三次北伐,会让谁做主帅?”
朱棣想了想,回答:“应该是让我做主帅。”
道衍说:“没错!再次北伐之时,您将统帅边军进入草原。您现在帮着李景隆砸边军将士的饭碗,边军将士还会对您言听计从么?那群老粗可不懂什么国家大义。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利益。真到了跟蒙人再次刀兵相见的那一天,他们会服从您的军令嘛?”
朱棣语塞:“这”
道衍说:“您现在要做的不是帮着李景隆搞裁军。而是上
折子给圣上,替北平的边军八卫说话——就说北平身处战略要地,时有小股蒙人南下入寇,战事颇多。北平的边军员额不能裁,军费不能减。”
朱棣凝视着道衍:“大师,你让我这么干,收买边军的军心。恐怕不止是为了下次的北伐吧?”
道衍和尚狡黠的一笑:“这就要殿下您自行体会了,明说不得。”
朱棣有些担忧:“父皇如今喜好猜忌。这道折子我要是递上去惹得父皇犯了疑心病,他一怒之下剥夺了我的藩地,将我押解进京治罪可怎么办?”
道衍冷静分析:“圣上绝不会削您的藩。原因有二。其一,圣上猜忌功臣不假,对皇子们却一贯信任。更别提自先太子去世后,您成了圣上最喜爱的皇子。国本之争时,圣上甚至说出了‘燕王英武似朕’这种话。其二,北平乃是九边之中战事最多的地方。除了您,有其他藩王能守得住么?辽王、宁王、晋王,他们行么?”
朱棣频频点头。片刻后,他突然开口问:“如果我没猜错,你让我上这道折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表面上的,收买北平边军的军心。另一层意思则是——试探父皇的底线。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