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安置老弟兄(2/2)
常歌又道:“再说了,地方衙门的捕快再精干,能跟我们锦衣卫的人相比么?锦衣卫办案的手段,远比他们高明的多!”
赵勉似乎被说动了:“是啊。锦衣卫吃的就是办案这碗饭。虽说名声不好,但办案能力是有目
共睹的。”
常歌道:“那您看我那两百名弟兄?”
赵勉沉思良久,终于下定决心:“好吧,让他们来大理寺担任捕快。不过饷钱不能跟以前比。”
常歌如释重负:“赵寺卿,谢了!”
接下来的几日,常歌如烧香拜佛一般四处求人。将一千多名老弟兄分别安置在了大理寺、刑部、应天府衙门、五城兵马司。他又动用徐家军中的关系,将一千多老兄弟分散安置在了各地卫所军中。剩下两千人实在无法安置,他加倍发放了遣散银。
不管怎么说,锦衣卫的年轻骨干成员都留在了京中。为十五年后常歌重建锦衣卫埋下了伏笔。
这日,常歌正在值房之中闲坐。以前他的案头堆满了公文,如今案头却是空空如也。他倒乐得闲在,找来一本《三国演义》细细读着。
十几年前罗贯中在四川告诉常歌,他要写一本三国的书。时过境迁,这本书的前六十回已经付梓,在全国各地方流传甚广。江南文士圈子甚至称赞这本书是“第一才子书”。
太子朱标忽然来到了常歌的值房。
常歌连忙放下手中的《三国演义》,跪倒接驾。
朱标道:“锦衣卫被削了权不假,衙门却还保留着呢!蒋瓛这个正堂官儿怎么不见踪影?”
常歌如实回禀:“蒋指挥使这几日一直称病
告假。”
朱标冷哼一声:“别是丢了手里的权,心疼出的病。他不在,孤就将父皇的旨意传给你吧。有上谕,今日下晌,命锦衣卫焚烧档房所有官员底档。在京正七品以上官员皆到场观看。”
这是朱标给洪武帝提出的建议。这么做等于告诉朝廷百官:朕将你们的黑料一把火烧了。你们今后可要兢兢业业的替朝廷办差。
常歌叩首:“微臣遵旨。”
朱标走到常歌的案前,拿起那本《三国演义》:“这本旷世奇书你也在看?”
常歌道:“回禀殿下,是。要说写这书的人还是微臣的老相识呢。微臣追随颖国公伐蜀时,这人还帮过朝廷的忙。”
朱标大为惊奇:“哦?说说,你跟这位罗先生是如何相识的。”
常歌将当初奉旨焚毁《水浒传》时初识罗贯中;大明伐蜀时,罗贯中给明军带路的事一一告诉了朱标。
朱标听后不甚唏嘘:“想不到那位罗先生跟朝廷还颇有渊源。改日孤给父皇上一本,让罗先生入仕谋个官职。”
常歌劝道:“殿下,罗先生随性惯了,恐怕不想做官。”
朱标道:“是啊。大明的官员成千上万。能够写出《三国演义》这样旷世奇书的,却只有一人。如果罗先生做官,恐怕会在史册中籍籍无名。如果他写一辈子书,可能会流芳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