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硕大的利益网(2/2)
常歌心中暗道:怪不得这徐忠在扬州有恃无恐,作威作福。原来
他和徐淳已经把徐夫人给拉下了水。自古就是夫唱妇随,徐夫人被拉下了水,就等于徐大将军被拉下了水。
常歌道:“我知道你们是贱买的百姓土地,价是两石一亩。可四千顷地,那是几十万亩。恐怕要花上几万银子。你的主人徐淳不过是个小小的正八品府经历,从哪儿弄来这么多银子的?还有,他是如何知道这条生财之道的?”
徐忠道:“这个说来就话长了。”
徐忠将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
去年吴王府颁布法令,恢复各战乱地的生产。立马有人嗅出了生财之道。中书省的几十名官员私下串联,准备发一笔横财。其中的首领就是中书省都事李彬。李彬找到叔父李善长,暗示李善长紧一紧管着中书省的手,晚一些将拨给灾民的耕牛、种子、渡荒粮下放各地。他好从中作梗,逼着百姓贱卖土地。李善长本来是反对的。可李彬说了两句话,让他动了心思:叔父,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金元宝才是真的。自古伴君如伴虎,哪天您失了势,回了老家养老,要是没有钱可怎么行?再说了,如今前线在打仗,一切供给都应该是供应前线优先
。您将给那群泥腿子的东西晚下放几天,就算上位察觉您也有充足的理由。
于是乎,江南十几个府的难民回了乡,将地收拾妥当,却迟迟没等来渡荒粮和耕牛、种子。地里的土不能当饭吃,这是要饿死人的。就在此时,几十名官员纷纷派遣自己的家人到各府州县去,从难民手里低价贱买土地。
李彬这人又贪又蠢。不然当初也不会被骗子手郭公子骗了银子。不过他的叔父李善长却是个聪明人。李善长告诉李彬,那么多州县大张旗鼓的干下去迟早出事。不过法不责众。应该把徐达、周德兴、汤和、常遇春这几位上位的义弟拉下水。不过这四人一般不屑于做这等事,不如拉他们的亲戚下水。
李彬会意,找了徐达、周德兴、汤和、常遇春的远房亲戚。承诺他牵头去找沈万三和各地钱庄借贷弄本钱。大家一起发财。
沈万三和各地钱庄见此事一本万利,自然乐得借贷。本来这帮人就有权有势,这下又有了钱,搞起土地兼更加得心应手。土地兼并之风刮遍了整个江南。
常歌听候咋舌:“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些吧?再有,你刚才说的那
番话,似乎已经察觉到你和常家、周家、汤家的人都是被李家拉来垫背的。既然知道是垫背的为何还趟这趟浑水?”
徐忠答道:“常千户啊,自古就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虽是垫背的,却能实打实的赚到白花花的银子啊!再说了,法不责众。皇上爷就算知道了这事儿,总不能惩治我们五家的人。要知道我们五家的家主现在正在替皇上爷打天下呢!再有,我们也不是把银子全揣进了自己的荷包。从各府到各州县的各级官员,我们都会给分红。大家一损俱损,就像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自然要相互帮衬。有了官员们的帮衬,万万出不了岔子的。”
一旁的常四说道:“这是一张硕大的利益网啊!几乎把江南所有的底层官员一网打尽了!怪不得那群兼并百姓土地的人有恃无恐。”
常歌点了点头:“是啊四叔,太可怕了。圣上一向厌恶以权谋私之人。想不到土地越来越少,这些豪强的土地越来越多。老百姓吃不上饭,一准会跟十几年前反抗元军一样揭竿而起,反咱们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