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脾气像车一样硬(6k)(2/2)
俞兴只觉精神大振,夸了句:「好苦,苦得好,好冰,冰得好啊!」
章阳煦嘿嘿直笑,觉得自己这个秘书越来越有眼力见了。
他紧跟老板的步伐,问道:「俞总,现在这个大定数,咱们是不是成了?」
「成了一半,得看大定的锁单转化,这批人肯定还得试驾的,你再和崔总他们说一声,一定要保障好我们试乘试驾的体验工作。」俞兴嘱咐了一句。
章阳煦连连点头,公司里好些位高管今天都没来发布会,已经亲自去一线观摩和督战了。
……
碳矽集团的新车午宴极其热闹,不过,场面看起来也泾渭分明。
网际网路是一拨人,汽车行业是一拨人,参会观众是一拨人,后来的媒体记者是一拨人。
除此之外,像马伝、蔡崇信、郭光昌、宗庆逅等顶级浙商又是自己坐在一起的小圈子,偶尔有人从饭桌上离开去找人打招呼,也是和李术福这样的去叙叙旧。
《汽车商业评论》的记者邱嘉佑坐在餐桌边,一边竖起耳朵听同行聊天,一边好奇的观察远处马伝等人的谈笑风生。
许久之后,他收回视线,不无惊讶的说道:「不是都说碳矽和阿里在短视频上竞争很激烈吗?为什么马总和蔡总还会来啊?」
「谁知道呢,竞争归竞争,阿里不是还投了碳矽集团嘛,而且,微信就是俞总做出来的,估计两边还是有默契的吧。」旁边的同行朱从风随口说道,「哎对,你是玩微视、乐音还是抖音?」
邱嘉佑答道:「我觉得抖音挺好玩的,我刚才还发了个发布会拍的小视频。」
朱从风笑道:「是吗?我也玩抖音,咱们加个关注。」
两人交换抖音关注。
邱嘉佑等了一会,没等到饭桌上提到自己想听的话题,忍住悄声询问朱从风:「风哥,碳矽集团这边车马费给了吗?」
朱从风没有正面回答,反问道:「给你了吗?」
「刚才过来的时候给了个伴手礼和1000。」邱嘉佑低声道,「他们不会就只给1000吧?」
朱从风摇头笑道:「不会的,这估计就是伴手礼,车马费后面肯定还有,他们今天刚上车,肯定忙得很,理解万岁。」
邱嘉佑微微点头,琢磨著如何给一篇碳矽集团新车的报导,他对于今天俞总的印象还挺好的,觉得碳矽新车也确实有不错的品质,那琳琅满目的配置看起来诚意很足。
只是……
俞总他自己也说拿真心换真心,应该不会不知道车马费就代表著他的心吧,现在连淘宝的小店都知道拿钱换好评。
邱嘉佑心里转悠著念头,再抬头一看就见俞总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有碳矽集团的员工小跑著把话筒递过去。
俞兴拿过话筒,致歉道:「久等久等,感谢大家对我们碳矽集团和新能源事业的支持,中午一定吃好喝好,就是有一条小小的要求,酒后别开车,感谢大家,感谢大家。」
随著本地地主的到来,饭菜酒水也跟著上来。
午宴是早就预订的,甚至直接临时请了另一批的大厨过来帮忙,酒是标配的茅台,浙商这边也没区别规格。
俞兴放下话筒,一路打著招呼,他今天中午就是招待好宾客,再敬敬酒的表示感谢。
宁德时代的曾玉群和俞总刚寒暄两句,见他要走,连忙拽住胳膊,低声询问:「反馈怎么样?」
「还不错。」俞兴的回答没变,但多了一句和领导交流不同的话,「我觉得今年是能和你砍砍价的。」
销量上去了,供应链就要打折扣。
曾玉群听到砍价,不仅不生气,反而露出笑容,只有终端市场能打开,宁德电池的销量才能跟著上去。
他巴不得碳矽集团按照供应链惯例来拿到更多的折扣。
曾玉群瞧著俞总的背影,心里又在琢磨如何推进碳矽集团和三元锂的合作。
比亚迪的王川福同样和俞总多聊了两句,问的是同样的问题,得到的是相似的答案,而他心里想的则是自家的「唐」,今天这么瞧著「九州」的上市,忽然有种对决策的反思。
「唐」或许不应该油改电。
以及,「唐」是能够进一步推进品质的。
虽然目标群体不一样,但按照现在的价格,一个落地28.98万,去掉小定的现金优惠,可以做到28.68万,而一个则是落地24.4万,两相对比,反而觉得前者更有性价比。
王川福觉得自己都有这样的感受,恐怕终端用户的感受会更强烈,既然这样,6月正式全面销售,或许在价格上还得再让一让。
之前比亚迪在百晓生上被曝光,他情绪上没有太多的波动,但今天即便不清楚碳矽集团的终端反馈,心里的情绪反而复杂起来。
这个俞兴,真是要交个朋友……
俞兴一路走过来,一路笑聊过来。
还没等他到浙商这桌,马伝已经起身欢迎,语气略显夸张的说道:「来来来,欢迎我们的新能源大王莅临本桌指导,可以可以,俞总造车有一手啊。」
俞兴哈哈大笑,同马伝握手,问道:「那你买了吗?」
蔡崇信摇摇手机:「我定了两辆,算他一辆。」
俞兴又和蔡崇信握手,表示感谢。
这时,一桌的知名浙商都纷纷出声,每个人也是至少定了一台。
俞兴自是连声感谢,又提了杯酒,其乐融融的一饮而尽。
「俞总,你这个车是真行啊,我在伝饶有兴趣的问道,「我看这个『九州』用了很多配置来提高竞争力,为什么那些燃油的二三线品牌不搞很多配置来提升竞争力呢?」
俞兴明白马伝的意思,『九州』的丰富配置是彻底把能给的都给了,而一个新成立的车企都能这样,那些成立很多年的传统车企按理说也是可以的。
他笑道:「BBA的量大,供应链拿到的折扣比二线多,博世收宝马的专利费是100块,收沃尔沃就得120,二线的利润空间本就低,自己也得有高低配的分级,而且,油车的动力总成得占3成的成本,他们都得先保障发动机和变速箱那些核心投入,剩下的配置资金就分少了,我们的电气化集成要好一些,最主要的是,有补贴。」
电子电气架构的集成会加大优势,但首款「九州」是靠补贴撑著的。
一旦规模上去,随著国产供应链的比例增加,还能降低成本。
马伝点点头,大致能明白。
「来来来,应总,来敬俞总一杯,你得向俞总学习怎么造好车啊。」郭光昌这时候招呼另一桌的铁牛集团的应健仞过来,又给介绍道,「俞总,这是众泰的应健仞应总,你们同行之间多交流。」
俞兴有些意外于这位的出现,估摸著也是浙商内部有交流和关系。
他微微点头,打算意思意思。
应健仞年龄较长,这会已经连续喝了好几杯,觉得自己当年搞众泰的时候,这个年轻人还不知道在哪里念书,再加上,众泰这些年才做几万的车,而碳矽集团上来就做三十多万的车,心情是比较微妙的。
自恃资历,且是同行,又有交好的大佬在旁介绍。
应健仞举著酒杯不碰杯,反而笑呵呵的说道:「俞总,咱们造车不像做网站,关乎著交通,关乎著产业,一定得认认真真的做,一定得多和前辈学经验,这样才能共同建设产业,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像俞总一样对汽车有著坚持和梦想,来,俞总,咱们多交流。」
前辈姿态很足,酒杯抬得颇高,又是在这样的场合,且身边都是浙商的圈子。
俞兴脸上的笑意敛了敛,酒杯不往前碰:「英雄不问出处。」
他顿了顿:「就像车型不问来路一样,该交流的时候交流。」
众泰的车型是摆在那里的,该交流的时候交流,不该交流的时候自然不交流。
应健仞没想到年轻人直接这么回了过来,怔在原地,脸一下红了。
他捏著酒杯:「你,你……」
郭光昌皱眉又松开:「哎呀,俞总,你这脾气,应总聊一句,你得有好几句等著人家呢是吧,同行多交流嘛。」
「那就少这一句,免得浪费几句的功夫。」俞兴抿了口酒,又笑著自我批评,「我这脾气像车一样硬,早就被人一直说,喝酒,别往心里去。」
郭光昌瞧著这位浙商小兄弟殊无笑意的眼神,自己心里一个悚然,这不是小兄弟,也不光是刚造出车的新公司,这是已经和企鹅、阿里连番交手的临港掌门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