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山穷水尽(1/2)
刘禅带着一万军队从梓潼郡返回成都,路上经过绵阳、雒城、广都多地,直到此时到了成都外郭,见到的场景几乎大差不差,都是同一种风格。
官道左近的乡村已经全无人烟,百姓要么逃亡避走逃到山中,要么被当地官员长吏要求居在城内,要么就是被征发服了徭役、做了辅兵或者民夫。
成都是蜀中第一城,内城与外郭、外郭以外的大片区域在平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可如今却成了一片大的工地一般,围绕几个城门处多设营垒、伐木之人来来往往、还有从他处朝着成都运粮的车队,半点民生都无。
刘禅车驾从官道上驰过,掀开马车的帘子,刘禅看到道边的民夫们脸上尽是惊慌和惧怕,也不知监督他们的吏员平时又会是何等凶恶。
即使政治清明如蜀一般,在战争来临之时,民众的苦难也是一分都不会少的。
当然,魏国上下担负着二十万大军数千里远征的重任,耗费民力只会比蜀军多得多。但国家的体量不同,分担到各州百姓上的徭役平均下来就轻了许多。加之朝廷在征发徭役的时候也向民众晓之以大义,民众们纷纷支持拥护。
这种‘大义’、‘拥护’的法自然是来自官员的汇报。可从大魏民众的视角来,近十年来朝廷的税赋不断减少,从四成到五成减少到了三成五、三成,听伐蜀之后还会减少到二成五。
朝廷在以往的减赋中获得了民众的信任,许诺再度减赋之时也会自然而然收获正向的反馈。当然,江南诸铜官的开采给徭役民众带来的每人每日五钱的收入,也算民众支持的一个重要来源。
守在成都的蒋琬早就向刘禅发信请示过,为了避免民众的过度恐慌,他自请在城内迎接而非城外,并且在城内规模的为诸葛丞相发丧,避免广而告之,刘禅也随之同意。
行军路上的这几日中,蒋琬也充分明白了费祎在涪城的重任与职责。
待刘禅到了内城,与尚书令蒋琬见面之后,却从蒋琬处听到一个更加令他担忧的问题。
“魏军竟然取了武阳了?!”刘禅双眼圆睁,不敢置信的问道。
蒋琬深吸了一口气,徐徐点头:“此事臣昨日便知晓了,知道陛下今日返回成都,故而没有遣使相告。”
武阳是犍为郡的郡治所在,位在成都之南,是成都南边的门户所在。若丢了武阳,魏军可以毫无阻碍的行军到成都南侧临近的广都城,从而进逼成都。
这不是一个刘禅可以接受的结果。
“不是,魏军是从哪里来的?”刘禅吞咽了一下口水:“守在江阳的马都督呢?守在武阳的卢校尉呢?这些人都去哪了?!武阳有三千兵屯戍对不对?魏军用了几日攻下的?”
面对着刘禅的一连串发问,蒋琬稳住心神,徐徐向刘禅介绍起来。
不是蒋琬故意要持重做派,而是作为季汉朝廷的尚书令、成都及蜀郡、犍为郡的军事负责人,若要是连他都慌了,那朝廷可就真没指望了。
刘禅听着蒋琬言语,脸色惨白到几无血色的程度。
江阳马忠归顺魏军,守备武阳的越骑校尉卢遵守城两日后开城投降,魏军从蜀地南部长驱直入,连孙登所部的消息都没了……一件件消息彻底让刘禅绝望。
“令君,”刘禅声音急切的握住了蒋琬双手:“费文伟守在涪县,成都之事都由令君为朕统辖。还请令君给朕一个准话,成都能守还是不能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