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2/2)
他快速发布指令:“所有参与课程并完成陈述的人可在守灯仪式中点亮属于自己的灯盏,铭文则由他们亲自书写。” 窗外,夜色渐深,但指挥室中却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周影感受着周围同伴们的情绪波动,仿佛所有人都在等待,期待这场光芒的盛宴。
当天夜里,第一盏灯亮起——它属于一位聋哑老人,他无法用语言诉说,但孙女却用文字把他的故事镌刻下来:“我说不出话,但记得你小时候摔跤,我背你回家。”那灯光像是时间结晶的碎片,温柔而坚定地闪烁在夜幕中。
监控画面中,程国栋回到自己负责的领域,时间似乎在那一刻凝固。
他打开笔记本,静默地写下心中压抑已久的牵挂:“我爸走那天,我没赶上见最后一面。这些年,我一直在殡仪馆找他。”笔尖微颤,带着无尽的思绪。
突然,整个守灯阵列同步闪烁三次,仿佛大地深处传来一声迟来的回应。
那光亮如同高墙上蜂拥而出的阳光,刺入夜空,驱散阴影中的片片寂寞。
而那些灯盏所承载的故事,正逐渐溶解潜藏在人心深处的沉重,填补着它千疮百孔的空洞。
周影知道,这只是开始,一个更真实、更有温度的世界正等待被书写。
守灯仪式首夜,仿佛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写作点”如雨后春笋般在岭南城乡各处涌现。
周影站在指挥室里,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光点,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
他知道,光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的黑暗。
他调取了过去72小时的数据,指尖在键盘上飞舞,一行行代码如同精灵般跳跃。
很快,一个异常模式浮出水面:所有新注册用户中,大约17%集中在三个老旧城区,而且录入时间高度一致——都在凌晨2点45分至3点05分之间。
这个时间段,正是人们睡得最沉的时候,也最容易被黑暗所乘虚而入。
“有点意思。”周影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没有声张,而是立刻联系了郑其安。
“其安,你跑一趟腿。”周影的声音低沉而冷静,“伪装成技术支持人员,带上便携式生物认证检测仪,暗访这几个社区中心。”
郑其安是周家旁系,医学院的高材生,冷静专业,最近一直在协助档案数字化项目,是执行这项任务的不二人选。
当晚,郑其安来到其中一处社区中心。
他穿着朴素的格子衬衫,戴着黑框眼镜,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社区中心里灯光昏暗,几个老人正围坐在电脑前,对着麦克风说着什么。
郑其安走到一台电脑前,假装检查设备。
“大爷,我看看这台机器有没有问题。”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观察着正在录入的老人。
那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老太太,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她对着麦克风,用颤巍巍的声音说着悼词,内容平淡而空洞。
郑其安的目光落在老太太的手指上。
她正在进行指纹识别,但手指却故意偏移角度,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直到第五次才勉强通过。
这个细节,引起了郑其安的警觉。
他心中一动,悄悄拿出随身携带的微型摄像头,拍下了一段视频。
视频中,老太太的动作显得格外诡异,与她苍老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二天,周影在指挥室里观看了郑其安发来的视频,眉头紧锁。
视频中的老太太,还有那段提前录制的标准悼词模板,都透露着不寻常的气息。
“看来,有人在浑水摸鱼。”周影的他立刻联系了程国栋,吩咐道:“国栋,该你出马了。”
程国栋是殡仪馆的临时工,也是民间监督网络的核心成员,对周影忠心耿耿,而且对基层的情况非常了解。
“影哥,你说。”程国栋的声音里充满了干劲。
“彻查这批可疑录入的源头,我要知道是谁在背后搞鬼。”周影的语气斩钉截铁。
程国栋立刻行动起来。
他走访了三个老旧城区的社区中心,假借维修语音转写设备的名义,接入了后台日志。
“这帮孙子,真够阴的!”程国栋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忍不住骂了一句。
他发现,这些“虚假心声”都被标记为“高情感价值样本”,自动推送至“市民疗愈推荐流”。
更关键的是,每条记录完成后,系统都会触发一次加密回调,将设备ID和地理位置回传至一个伪装成公益云服务的IP集群。
“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程国栋冷笑一声,不动声色地在其中一台终端植入了他自研的“影蛛”追踪程序。
这是一款能够模拟正常流量、缓慢渗出数据路径的日志伪装器,就像一只潜伏在黑暗中的蜘蛛,悄无声息地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