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再生于明初 > 第375章:大朝会

第375章:大朝会(2/2)

目录

见王爷到来,官员们都躬身行礼,只

有正中站着的刘谨、刘诚和刘诠没有行礼,他们都是刘璎的长辈嘛,刘璎也不能让他们行礼。

王座在大殿正中的一个台子上,三面有台阶,也都是七级。刘璎登上去,坐到王座上,他的前面是个大案子,上面有笔墨纸张等。王座右侧有个一人高的“印信几”,上面放着大明皇帝的封王诏书和王爷大印,这是王权的象征。

“几”,就是高架子,比如茶几。

王座前面的左右两侧各有五张太师椅,那是给有身份的臣子坐的,现在椅子前面站着的就是刘谨、刘诚和刘诠三个人,今天只有他们三个人才有资格落座。

刘璎刚一落座,在执事官的指挥下,大殿里的官员们都面朝着刘璎,躬身施礼,并高呼“王爷千岁!”

官员们没有下跪,这是刘璎坚决地不允许行下跪礼,只是站立着行拱手礼,古代的官员们还是很不习惯的。

大殿外面还有更多品级低的官员也同时在行礼,并高呼:“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场面十分壮观。

刘璎在想,做帝王如此地风光,难怪世人都争夺这把龙椅,宁可搭上性命。

刘璎有点走神,此时他想到了前几天看朝廷的邸报上说的朝廷又平定了一次叛乱,叛乱的地方竟然是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反叛的都是朱元璋的老乡。按说老乡应该是最忠诚的,可他们为何要造反呢?有这个疑问,所以朱元璋命令把活捉的三个匪首押解到京城,他要亲自问一问。

朱元璋问一个首领:你为什么造反?

那人说:皇帝轮流坐,今年到我家。

朱元璋大怒:

拖出去砍了!

朱元璋再问另一个:你是我老乡,为何反对我?

那个首领说:官府强征劳役,还不给吃饱饭,饿死很多人,不造反没活路。

朱元璋一想这不对呀?修河工我拨足了银两啊?定是可恨的贪官。

于是他再问:为什么不告官?

答:官官相护,能告官谁还造反?

朱元璋默然,他杀了那么多贪官,可还是杀不完。

官员必贪,这在明朝更普遍。这是因为朱元璋恨贪官,主张廉洁。于是大明的官员俸禄特别的低,如果是两袖清风的官,恐怕衣食都难保证。比如明朝有个大清官名叫海瑞,就是出名的穷,官服都是打补丁的,死后竟然没银子办丧事。

……

大殿上的呼声让刘璎又回过神儿来。

刘璎的父亲和两个叔叔都坐在前排太师椅上观礼。大殿外面的官员们正在一拨一拨进入大殿行礼,刘璎坐在王座上接受礼拜,并不需要他做什么,甚至都不需要说话,有执事官在那儿指挥。

免了下跪叩拜其他的礼节也不少,有的官员也借此机会递上来奏报,有执事官接过来放到案子上,刘璎此时也不便审阅。

大朝会完全是个礼仪形式走过场。行礼过后执事官问:“有事奏报,无事散朝。”

到此大朝会结束了。刘璎走下王座,步行出大殿,重新坐上步辇,百官恭送刘璎回内宫。

在古代,这种礼仪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着,归根结底,每个帝王都无比地享受着这一份崇高的尊荣,讲究这些脸面的虚荣心。他们不知道的是,虚荣心也能害死人!

——end——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