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宋献策(2/2)
虽然不是如同建文那个蠢货那样疯了似的要把藩王们全都弄死,但是藩王的权力也被大幅削弱,甚至几乎是不剩什么权力了。
当然,这其实也不算什么,现在看来后果比较严重的还是宗室们的教育问题。
……把藩王宗室们往蠢一点里面教育,这当然有好处,兵不血刃就能让大明的藩王们安安稳稳不要满脑子野心野望,特别是在教育中主要教导忠君的内容后。
但是如果真的什么都不交——其实这也不能全都怪他啊!这明明也是藩王们自己都不思进取,只是贪图享乐,一点都不愿意读书,所以才到了这种地步的!
朱棣思来想去,一点点心虚再次被化解了不少。
普通宗室或许日子确实一般般,但是藩王们那可是荣华富贵,要是他们愿意学习读书,谁能拦住他们?有钱有闲,明明就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啊!
还是宗室们太不像话了,觉得自己生活无忧,就彻底躺平……
什么见鬼的一个王府世子三十岁了连杆秤都看不懂,什么面对大军来袭只知道弹琴奏乐,什么为了禄米当街斗殴……完全是宗室太不争气了!
“第二个人叫做宋献策。又名宋康年,是河南永城人,也就是现在的商丘永城市。他的家庭情况不详,但是他也是一个读书很多、学识渊博的人,从这个情况推断,他的家庭情况应该也不至于太差。”
“虽然科举允许普通百姓参加,但是真的普普通通的农人之类的百姓,那也是供不起读书人的。”
“而宋献策的学识渊博到了什么地步呢?根据记载,他“精通数术”,擅长奇门遁甲,以及图谶……这些东西,普通的读书人都未必会多少,所以,宋献策要么是自己读书学会的,是天才;要么,就是有自己的师承。后者的概率更大一点。”
“而且,这个师承吧,也估计有点特殊。”
“一来,奇门遁甲这类知识,涉及天文、地理、历法以及阴阳五行等知识,真的不是普通的读书人能够了解到的,且这种知识还基本上就在小圈子里流传,根本不往外走;二来,图谶之说这种东西,那就牵扯得更多了,要么是虚假编造,要么就是能够直接牵涉到关乎王朝、天命、皇帝的“预言”“天象”,普通读书人基本上根本不会没事儿去钻研这个。”
“当然,以上推论建立在关于宋献策记载真实,且他懂得的东西也是真的,而不是招摇撞骗上。”
“总之,宋献策懂得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投奔李自成前,他其实一直都以“术士”的身份活动,长期在各地云游,给人占卜吉凶祸福。”
“等到崇祯十四年四月,宋献策到了李自成军中,他是被牛金星举荐的——AUV没错,他还和牛金星有这么一层关系。”
“在投奔李自成之后,宋献策就开始展现自己的价值:他通过各种占卜图谶等获得了李自成的信任,比如,用术数表示明朝“国运将尽”,并且在一些制定作战计划的时候也用自己在占卜等方面的才能给李自成提供预言,比如“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
“我们现在很难说宋献策这到底是把自己在军事方面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从而获得更多的信任以及更高的地位,还是他真的就是“算”出来的,或者他只是信口胡说。”
“不过另一方面,他也确实为李自成招揽更多人心、提振起义军士气提供了一定的帮助,鉴于当时的百姓们的文化水平,以及对天命的信任——“十八子主神器”,这就是其中一个口号,或者“谶言”。类似的还有“李氏当兴”明朝“气数已尽”等等。”
“此外,有说他在军事方面也有一定贡献,真假不是很能判断,或者说,关于宋献策本人的军事谋略能力很难判断。不过鉴于他在李自成这里的地位以及能力,在有些时候,也确实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劝阻过李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