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青龙坡上惜别意(1/2)
省博物馆特展的喧嚣尚未散尽,顾繁星坐在裴洛南的车里,指尖还留着青瓷展柜玻璃的微凉触感。
车窗外,市区的高楼渐次被乡野的稻田取代,禾苗在风里轻轻摇曳,裹挟着泥土与微风的清香,让她紧绷了数日的神经慢慢的松弛下来。
“王教授刚发消息,昨天一天接待了三千两百多位游客,十六所中小学预约了下周的研学活动。”
裴洛南握着方向盘,侧头看她,眼底藏着笑意。
“你设计的‘釉料体验区’成了爆款,好多孩子攥着陶土不肯走,家长围着工作人员问能不能购买陶土套装,想在家陪孩子体验古法揉土。
对了,省文物局的领导也去了,夸复烧青瓷的釉色还原度极高,还说要支持咱们做‘清宁窑’专题纪录片,让更多人知道这段历史。”
顾繁星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烫金封面的《清宁窑考古报告》翻了两页,指尖划过窑址测绘图上细密的标注。
“等遗址这边忙完,我想和博物馆合作出一套科普绘本,把找长石矿时遇阵雨、陈师傅反复调试釉料的故事画进去,再配些残片特写和窑址插图,让小朋友能直观感受老手艺背后的匠心,而不只是对着文字想象。”
车子驶进青龙坡的盘山小路,远远便见遗址边那顶蓝色的临时保护棚,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未等车停稳,顾繁星就看到灵九儿蹲在保护棚外的石阶上,手里捧着磨了边的笔记本,正和半蹲的杜飞低声讨论——杜飞的指尖点在笔记本上的残片草图上,纸上还勾勒着简单的窑址布局,风拂动他的藏青色工作服衣角,画面透着细碎的温柔。
“九儿,杜飞,我们回来了!”
顾繁星推开车门喊道。
“特展的照片还没给你们看呢,复烧的青瓷在展柜暖光下,釉色比在遗址时看着更温润,像裹了层月光。”
灵九儿抬头,耳尖瞬间泛红,慌忙合上笔记本,露出封面上杜飞手绘的小瓷碗图案。
“星星,特展是不是特别成功?我昨天看直播,弹幕全在夸青瓷好看,还有人问什么时候能来青龙坡看窑址,想亲眼看看老窑的样子!”
杜飞站起身,顺手帮灵九儿把散落在颊边的碎发别到耳后,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
“你们没在博物馆多待几天?我还以为要和王教授细聊巡回展细节,比如去邻市博物馆展出时,要不要带些窑具残片复制品,让观众能近距离看支钉的形状、匣钵的纹路。”
“巡回展的事王教授会对接,咱们当前的重点是整理遗址新发现的残片,还有你之前提的窑址三维建模,得抓紧推进。”
顾繁星走到他们身边,目光落在灵九儿的笔记本上。
“你们刚才在看什么?新的残片数据吗?”
提到工作,灵九儿立刻来了精神,她翻开笔记本递过去。
“你看,这是昨天在窑址清理出的宋代支钉残片,这个支钉的高度和间距,跟之前发现的瓷碗底部支撑痕迹刚好能对上!
杜飞还在旁边用红笔标了疑问,比如支钉上附着的泥土成分要不要送检,他说等你回来一起定,怕我们判断不准影响后续研究。”
顾繁星看着笔记本上的内容,连残片边缘的火痕深浅、具体尺寸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忍不住称赞。
“画得真细致,比我刚接触考古时做得还认真。九儿教得耐心,杜飞学得更用心,难怪进步这么快。”
杜飞挠了挠头,眼里藏着骄傲:“都是九儿教得好。”
灵九儿被夸得低头踢了踢脚边的小石子,耳尖红得像熟透的樱桃。
顾繁星与裴洛南对视一眼,两人眼底都带着了然的笑意。
这两个年轻人,一个细心教,一个认真学,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感情早就在整理残片、勘探遗址的点滴中突飞猛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