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匠心传承续新篇(2/2)
小林小心翼翼地捧着个瓷碗跑过来,碗底还沾着点泥土。
“瓷纹这么细,釉色也均匀,碗底的‘清宁窑’印记还带窑火焦黄,肯定是当年的精品!”
陈工匠接过瓷碗,凑到阳光下仔细看。
“没错!这釉料里掺了松树灰——冬天的松针油脂多,烧的灰更细,能让釉色更温润。我带了松树灰,回头配窑址高岭土,试试还原釉色。”
顾繁星立刻让小林找了个干净瓷碟,小心地从土层里取了点高岭土,又倒了些松树灰:“要是成功了,特展加个‘釉料体验区’,让观众亲手调釉,感受宋代匠人智慧。”
这时,村长张大叔扛着竹筐走来,筐里装着零散瓷片。
“这是我们捡的,不知道能用不。”
顾繁星掀开筐布,里面瓷片虽碎,多带淡青釉色。
“您看这片,纹路这么细,是高手画的吗?”她递过残片。
“肯定是!”陈工匠点头,“画这么细要十年以上经验,当年画坯得练‘悬腕’,手腕稳得像定住。”村长笑着说:“我们村老王家有个釉色相近的瓷罐,回头拿来给你们看。”
傍晚,顾繁星在帐篷里标注瓷片照片,“我跟王教授通了电话,他下周带专家来,还会建临时保护棚,雨季得挡雨水,不然窑砖会酥。”顾繁星说。“杜飞已经联系施工队,明天运材料来。”
裴洛南帮她别好头发,“陈师傅晚上教小林辨釉色,你去听吗?”
顾繁星立刻起身:“当然去,这经验书上找不到。”
帐篷外,陈工匠拿着两块瓷片讲解。
“左边青灰是温度不够,右边浅黄是火太旺。‘清宁窑’匠人靠看窑火控温,烧到橘黄色就封窑。”他递过块瓷片,“摸摸,像摸鹅卵石就是温度刚好。”
顾繁星认真记录,手机里存满了对比照。
月光升起,队员们的谈笑声混着远处狗叫,格外温暖。
顾繁星忽然明白,“清宁窑”的传承从没断过——宋代窑工守窑火,陈工匠父子守手艺,他们挖保护,村民送瓷片,每代人都在护着这份记忆。
第二天一早,施工队运来保护棚材料。
顾繁星和裴洛南反复确认柱子位置,裴洛南还让工人挖浅沟防积水,并和村长组织了“窑址守护队”,二十多个村民自愿报名。
他分发漫画版保护手册:“麻烦大家轮班守着,发现异常及时联系。”
村长拍胸脯:“这是咱的宝贝,肯定守好!”
顾繁星收到王教授消息,说专家团队明天下午到,还带了先进设备,能测瓷片年代、釉料成分,还原烧窑温度曲线。
“太好了!”
陈工匠激动得手抖。
“知道准确温度和配比,还原釉料更有把握。等成了,我在窑址边搭小窑,按古法烧一窑瓷,让‘清宁窑’的火再旺一次!”
顾繁星笑着点头:“到时候邀村民来看看,让老窑‘活’在大家眼前。”
顾繁星看着忙碌的众人,心里踏实——“清宁窑”的故事,不会只在发掘报告里,会跟着守护与传承,变成口口相传的记忆,在时光里温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