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旧巷里的回声(2/2)
季洁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挠了一下。原来她们曾经那样亲密过,亲密到可以为彼此冲锋陷阵,为彼此分享一个故事。是什么让她们后来渐行渐远,甚至在同一座城市里擦肩而过,都认不出对方?
“她们母亲走后,是被哪个亲戚接走的?”
摊主的动作顿了顿,语气沉了些:“哪是什么亲戚啊,是被人贩子拐走的。”
季洁猛地抬头:“您说什么?”
“那时候乱,”摊主叹了口气,“陈大姐头七刚过,俩丫头在巷口玩,就被一辆面包车拉走了。街坊们追了半天没追上,报了警也没查出啥线索。后来过了半年,李梅自己跑回来了,说是被卖到了南边,她趁人不注意逃出来的,一路乞讨回来的,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季洁的指尖微微发凉:“那林慧呢?”
“没回来。”摊主摇头,“李梅说被拐的时候,她俩被分开了,她不知道妹妹被卖到了哪儿。那丫头回来后大病一场,醒了就哭,说对不起妹妹,没看好她。后来好像被她远房姑姑接走了,就再也没在这巷子里见过。”
原来如此。不是亲戚接走,是被拐卖后的离散。李梅心里藏着的,何止是生活的窘迫,更是没能护住妹妹的愧疚。而林慧呢?她是否也在某个陌生的地方,拼命寻找着姐姐的踪迹,却只找到满心的失望?
季洁付了擦鞋钱,走出青柳巷时,阳光已经偏西,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她拿出手机给杨震打电话,声音有些发沉:“老公,你帮我查下二十年前青柳巷的拐卖案,受害者是李梅和林慧。另外,查下李梅那个远房姑姑的信息,还有林慧被解救后的收养记录。”
挂了电话,她站在巷口,回头望了望那座斑驳的四合院。风穿过巷子,带来石榴树的清香,也带来旧时光里隐约的哭声。她忽然明白,那半块玉佩对她们而言,从来不止是母亲的遗物,更是失散后唯一的念想,是彼此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证明。
李梅或许早就认出了林慧。在超市里,在擦肩而过的瞬间,那半块"安"字玉佩,那张与记忆重叠的脸,她不可能认不出。只是多年的愧疚和如今的困顿,让她不敢相认,只能远远看着,甚至在张建军的胁迫下,做出了伤害妹妹的事。而林慧,或许也察觉到了什么,否则不会在看到李梅那半块"平"字玉佩时,情绪那样激动。
她们就像两块被硬生生劈开的玉佩,带着相同的裂痕,却在岁月里各自蒙尘,直到死亡将她们重新拼凑,才让那些深埋的牵挂和遗憾,终于有了被看见的可能。
季洁驱车回局里,路过一家花店时,停下车买了一小束白菊。她想,该去看看林慧了。告诉她,姐姐其实一直记得她,记得青柳巷的石榴树,记得那些一起在修鞋摊前度过的午后。
车窗外的街景不断后退,季洁的目光落在副驾驶座上的证物袋——那两块拼合的玉佩,此刻在夕阳的映照下,青白色的玉质泛着温润的光,裂痕处仿佛有微光流转,像是旧巷里从未散去的回声,在诉说着一段被时光掩埋的姐妹情深。
她知道,这个案子还没结束。那些被拐卖的过往,那些失散的岁月,那些未能说出口的对不起和我爱你,都需要被一一打捞,才能让这两块玉佩,真正找回属于它们的完整。而她能做的,就是循着这些回声,一点点拼凑出真相,告慰逝者,也给生者一个真正的交代。
回到局里时,杨震已经在办公室等她,桌上放着一叠刚调出来的档案。“查到了,”他指了指档案,“二十年前的拐卖案有记录,但因为当时线索有限,一直没破。李梅被解救后,确实被她姑姑接走了,三年后姑姑去世,她就辍学打工了。林慧是在一年后被解救的,被一对姓赵的夫妇收养,改了名字叫赵慧,后来结婚时才改回林慧,随了父姓。”
季洁拿起林慧的收养档案,照片上的小女孩怯生生的,眼神里却有种倔强的光。“赵家夫妇对她好吗?”
“档案里没写不好,但林慧十八岁就搬出来住了,和养父母断了联系。”杨震叹了口气,“估计过得也不容易。”
季洁把白菊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拂过档案上林慧的照片。“通知技术科,重新梳理当年的拐卖案线索,和现在的案子并案侦查。”她抬头看向杨震,眼神坚定,“我们不仅要查清林慧的死因,还要查清二十年前是谁把她们拐走的。这不仅是为了林慧,也是为了李梅,为了青柳巷里那段被偷走的时光。”
杨震点点头,拿起档案起身:“我马上去办。”
办公室里只剩下季洁一人,夕阳透过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她拿起那两块拼合的玉佩,对着光看,"平安"二字虽被裂痕穿过,却依然清晰。她忽然想起李梅说的,母亲说两块玉佩合在一起才能看到里面的字。或许,母亲想说的不止是刻在背面的生日和地址,更是想说,只有姐妹同心,才能真正平安。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华灯初上。季洁把玉佩放回证物袋,锁进保险柜。她知道,前路还有很多迷雾,但只要寻着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线索,总能找到出口。就像青柳巷的石板路,再斑驳,也能通向回家的方向。
她拿起桌上的白菊,走出办公室。夜色温柔,风里带着城市喧嚣的气息,而她的脚步,比来时更加坚定。有些债,必须讨还;有些遗憾,必须弥补;有些裂痕,即使无法消失,也要让它成为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让那些被辜负的时光,终能在真相里得到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