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水土不服的老办法(1/2)
赵成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虽然在农机厂工作了大半年,但他终究是一个外来户,一上来就当了一把手,厂里不可能对他言听计从。
一个外人,突然空降当了顶头上司,最基层的工人可能不在意,但没了晋升机会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没怨言。
上千人的厂子,大小能算得上号的领导起码几十个。
这些人少说也一起工作了五六年,沾亲带故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其中哪怕只有两三成阳奉阴违,赵成的工作就不好开展。
虽然赵成也带来了几个人,但都是工人或技术干部,不是真正能拍板的领导。
上层路线不好走,就走群众路线。
管理农机厂第一刀,赵成把先前挑出来的上进青年聚了起来,准备在农机厂复刻攻坚小组
办法不用新鲜,管用就行。
基层工人的情感最朴素,谁对他们好,他们就会回报。
至于那些不思回报,肯定不是纯洁的工人阶级。
有之前轧钢厂的成功经验当底子,而且农机厂人员不多,哪怕用钱
赵成信心很足,公告发出去就没再管。
然而,到了时间,考核地点只来了十几个人,还都是先前挑出来的上进青年工人。
批完了卷子,赵成拉着自己的班底开了个小会。
仓库里,几个高级工人和技术干部面面相觑,想起刚才那凄惨的考试结果,脸色一个比一个难看。
赵成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皱着眉头道:“同样的办法,怎么隔了十几里地就水土不服了?”
“农机厂的工人,一个个只顾安逸不求上进,比咱们轧钢厂差远了!”
说话的工人此刻有些后悔。
他今年26岁,已经是四级钳工,在轧钢厂也能有不错的待遇。
只是轧钢厂竞争激烈,为了更快晋升,他主动请愿来农机厂帮扶。
哪怕前段时间工作受了些气,他依旧任劳任怨,在赵成透露出能留在农机厂的意思之后,他更是一口答应,只等赵成上位能带着农机厂开启变革。
现在看来,这次赵成的办法也不管用了。
厂里一群得过且过的懒汉,有这些人拖后腿,就算是那些上进的年轻人学成,他们加起来二十几个人也拉不动整个厂子。
“懒散只是表象,不是问题根源......”
赵成揉了揉眉心,无奈道:
“我想明白了,农机厂近几年一直没成绩,没成绩各种补贴就不会多,恶性循环。”
“而且这几年工人没有提升等级的机会,积极性不高,时间一长变得懒散也不意外。”
工人的一辈子都跟厂子绑定,赵成几人能跨厂调动是上边发力,基层工人显然没这个条件。
大部分人努力上进都不是无私奉献,既然努力无法带来收益,那进步的意义也就不大了,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陪陪家人。
能在困境中还奋发图强的人,毕竟是少数。
这些问题过去半年他有所察觉,但没想到自己刚当了一把手,烧的第一把火居然都没人帮着吆喝。
“想要把这个冷灶烧热,恐怕还要费一番功夫......你们有什么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