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三国:我在汉末当仙师 > 第108章 战略决策

第108章 战略决策(2/2)

目录

一方是从民心角度出发,认为如果不救援垣县,河东民心会对陆渊失望。

很多时候的战略决策就是这样,决策者要面对的往往不是一个错误选项和一个正确选项,反而是要在两个都正确的选项中找到一个收益更大的,或者在两个都错误的选项中找到一个损失最小的。

可惜的是,在场的十几个人里,包括张奉和卫兹在内,都没有办法替陆渊站在他的角度思考问题。

因为没人理解陆渊到底要在这乱世里做什么。

陆渊想要的不是彻底消灭白波军,更不是让河东的官员被屠杀干净,陆渊希望二者都能在河东郡保有一定程度的力量,在相互制衡的情况下,为陆渊的事业提供两方面的帮助。

所以在“一或者二”两个方案中做选择,陆渊最后选择了“或者”。

陆渊:“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不管河北县的李乐,也不管垣县的杨奉,我就直接进兵安邑城,直接恢复河东的郡治所,不好么?”

先提出意见的事主管后勤的卫兹:“若是按照将军的想法,那即便我们能恢复安邑县,就还需要保证一条从吴城到安邑城的粮道,我们从陕县运到吴城的粮道都是山路,路途困难,已经即便动员了大阳县的民夫,也只能勉力维系,现在粮道再加一百五十里,恐怕颇有难处。”

张晟也补充道:“将军,现在河北县的李乐,垣县的杨奉都没有被击败,贸然进军安邑,我军的侧翼很容易受到夹击,况且一旦有人截断粮道,我们的主力军队就被困死在安邑城了。”

陆渊看着地图沉吟了片刻,他知道部下们的意见都有正确性,然而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陆渊的脑袋里,这个问题不解决,陆渊就没有办法劝服自己听从部下的意见进军。

现在陆渊知道,白波军是黄巾军演变而来的部队,和并州的黑山军、以及即将席卷兖州的青徐黄巾的组织形式异曲同工。

他们打仗的时候都是战兵和家属一同行军,战兵在前线激战,后面的家属则能第一时间享受到获胜之后抢夺而来的粮食和财产。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白波军有四个前线,那么一直跟着战兵抢劫的家眷们现在又该在何处呢?

首先不可能是河北县,李乐突进的太靠前了,家眷里多有老弱妇孺,不太可能跟得上。

其次不可能是杨奉所在的垣县,杨奉刚刚攻下安邑就去追击卫觊,现在也才刚和卫觊于垣县城下交火,时间上对不上。

再次不可能在韩暹哪里,韩暹和裴茂之间的战役打的旷日持久,闻喜县久攻不下,周阳城更是固若金汤,打不下城市就没有粮食可以抢,十几万的白波军的家眷,要是跟着韩暹死磕裴茂,在哪里饭都吃不上了。

军势最靠后的胡才并非白波军主将,四位渠帅里排位也最靠后,他现在扫荡东侧的几个县,是最有可能带着家眷的。

胡才部陆渊鞭长莫及,那安邑县就成了另外一个怀疑对象。

陆渊猜想,有没有一种可能,白波军家眷就是跟着主将杨奉,杨奉麾下才有足够多的兵力攻入安邑城。

而作为河东的郡治所,大城安邑里有足够多的粮食养活家眷,而且也能让奔波日久的老幼妇孺有休憩的地方。

如果陆渊本人站在杨奉的视角,在河东军整体兵败,只能防守几座城池没能力进攻的情况下,安邑城几乎就是最合适的地点。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