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我的小伙伴》之6(2/2)
江曼接过花,看向叶东虓,两人相视一笑。有些东西,真的会以另一种方式,在时光里传承下去。
第六十章 雨夜的琴声与童话
桐桐要去外地读初中了,临走前的雨夜,雷声滚滚。她像小时候一样,抱着枕头跑到父母房间。江曼坐在钢琴前,弹起那首熟悉的《同桌的你》,叶东虓坐在床边,给女儿讲《小王子》的故事。
琴声和故事声混在一起,盖过了窗外的雷声。桐桐靠在江曼肩上,听着琴声里的温柔,听着故事里的羁绊,渐渐睡着了。
江曼停下弹奏,叶东虓轻轻为女儿盖好被子。两人坐在黑暗里,听着彼此的呼吸声,还有窗外渐渐小下去的雨声。
“她长大了。”江曼轻声说,语气里有不舍,也有欣慰。
“是啊,像小鸟一样,该飞了。”叶东虓握住她的手,“但不管飞多远,这里永远是她的窝。”
钢琴上的月光静静流淌,像一首无声的歌,唱着关于牵挂,关于归宿,关于无论走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家。
第六十一章 老巷的新邻居
老巷里搬来一对年轻夫妇,和当年的叶东虓、江曼一样,男人有些腼腆,女人爱笑。他们搬来那天,江曼送去了一碟自己做的饼干,叶东虓帮着抬家具,像当年老巷的居民对他们那样。
“叔叔阿姨,你们住在这里很久了吗?”年轻女人好奇地问,目光落在院墙边的含羞草上,它已经长得很高,年年开花。
“是啊,从十几岁到现在,一辈子了。”江曼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盛着时光的故事。
叶东虓看着年轻夫妇忙碌的身影,突然想起当年自己搬来的那天,也是这样一个初秋的午后,阳光正好,巷口的梧桐树叶簌簌落下,然后,他遇见了那个改变他一生的女孩。
时光仿佛是个圈,老巷里的故事,总在以相似的方式,温柔地重复着。
第六十二章 永不落幕的夏天
又是一个夏天,桐桐带着男朋友回来了。小伙子站在梧桐树下,有些紧张地给叶东虓递烟,被江曼笑着拦住:“他早就戒烟了,来,尝尝我做的绿豆沙。”
四个坐在树下的石凳上,桐桐叽叽喳喳地讲着大学里的事,小伙子偶尔补充几句,眼神总不自觉地跟着她转。叶东虓和江曼看着这一幕,相视一笑——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一个紧张得手心冒汗,一个笑得像阳光。
夕阳把四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梧桐树叶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说一个未完的故事。叶东虓看着身边的江曼,她的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却依旧喜欢穿浅色的裙子;江曼看着叶东虓,他的背有些驼了,却依旧会在过马路时,下意识地护着她。
“还记得吗?当年你说,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江曼轻声问。
“记得,”叶东虓握住她的手,无名指上的戒指已经磨得发亮,“但现在我觉得,‘一辈子的爱人’,比‘最好的朋友’更贴切。”
江曼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像当年那个在梧桐树下,笑着说“一起上学吧”的少女。
老巷的夏天,永远不会落幕。因为爱在这里扎了根,像那棵梧桐树,年复一年,枝繁叶茂,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时光与温柔。
第六十三章 中秋的月光与月饼
中秋佳节,老巷里飘着桂花的甜香。叶东虓和江曼在阳台摆了张小桌,上面放着江曼亲手做的月饼,有桐桐爱吃的莲蓉馅,也有叶东虓偏爱的五仁馅。
“桐桐说今晚视频,她男朋友家也吃月饼呢。”江曼拿起一块月饼,用刀切成小块,眉眼间是藏不住的笑意。
“这孩子,跟你当年一样,总把喜欢挂在脸上。”叶东虓给她递过一杯桂花酒,月光落在酒杯里,漾起细碎的银辉。
两人坐在月光下,慢慢吃着月饼,聊着家常。远处传来孩子们的嬉笑声,夹杂着隐约的鞭炮声,是属于节日的热闹。江曼忽然指着天边的月亮:“你看,今天的月亮真圆,像我们刚结婚那年的中秋。”
叶东虓抬头望去,月光清辉洒满大地,老巷的屋顶、梧桐的枝桠都覆着一层银霜。“是啊,一晃这么多年,月亮还是老样子,我们也还是老样子。”他握住江曼的手,她的指尖有些凉,他用掌心慢慢焐着。
视频电话响起时,桐桐的笑脸占满了屏幕,身后是她男朋友略显腼腆的招呼声。“爸,妈,你们看这月饼,跟我妈做的一样好吃!”桐桐举着月饼晃了晃,眼里的光和江曼年轻时如出一辙。
挂了电话,江曼靠在叶东虓肩上,轻声说:“真好,无论孩子走多远,心里总有个地方惦记着家。”叶东虓点点头,月光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温柔得像一首未完的诗。
第六十四章 老相机的最后一卷胶卷
叶东虓发现那台老相机还剩最后一卷胶卷,便想着拍完它,算是给这段时光一个完整的收尾。他带着相机,拉着江曼在老巷里慢慢走。
他们在当年的小卖部前拍了一张,老板娘的孩子已经能帮着看店,正踮着脚给客人找零钱;在图书馆的窗边拍了一张,管理员姑娘换了新的眼镜,正低头给孩子们盖印章;最后走到梧桐树下,叶东虓让路过的年轻人帮忙,拍下了两人并肩的背影——江曼的白发被风吹起,叶东虓微微佝偻着背,却依旧紧紧牵着她的手。
“等洗出来,放进相册最末页。”江曼看着相机,眼里满是怀念。
“嗯,从初遇到白头,一卷胶卷哪够,得用一辈子来装。”叶东虓笑着说,把相机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像捧着一个易碎的梦。
后来照片洗出来,梧桐树下的那张背影照里,阳光透过枝叶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多年前那个午后,两个少年少女初遇时的模样。时光仿佛在这一刻折叠,过去与现在轻轻相拥。
第六十五章 冬夜里的暖炉
北方的冬夜格外漫长,叶东虓在客厅支起一个小暖炉,炭火噼啪作响,屋里暖融融的。江曼坐在旁边织毛衣,是给桐桐男朋友织的,针脚细密,比当年给叶东虓织的手套工整多了。
“你说这孩子,第一次上门会不会紧张?”江曼手里的棒针穿梭着,语气里满是操心。
“肯定紧张,跟我当年第一次去你家一样,手心全是汗。”叶东虓添了块炭,火苗窜了窜,映得他脸上发红,“不过只要对桐桐好,紧张点怕什么。”
暖炉上烤着红薯,甜香渐渐弥漫开来。江曼放下棒针,拿起一个掰开,金黄的瓤冒着热气。“给,你爱吃的红心红薯。”她递到叶东虓手里,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两人都笑了——这样的瞬间,重复了一辈子,却总也不觉得腻。
窗外的雪下得正紧,屋里的暖炉却像个小太阳,烘着岁月,也烘着彼此的心。叶东虓咬了一口红薯,甜丝丝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忽然觉得,所谓的幸福,不过是冬夜里有暖炉,身边有你,手里有热乎的吃食。
第六十六章 含羞草的种子
那盆含羞草结了种子,小小的,像褐色的珍珠。江曼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收在小盒子里,对叶东虓说:“等春天,我们种在梧桐树下吧,让它也扎根在这里。”
叶东虓点点头,帮她翻松了树下的泥土。春天一到,两人一起把种子撒下去,江曼还特意做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念桐的含羞草”。
日子一天天过去,种子真的发了芽,嫩绿的小叶瓣怯生生地舒展着,一碰就害羞地卷起来。桐桐视频时看到,兴奋地说:“等我回来,要亲手给它浇水。”
“这草跟你小时候一样,胆子小。”叶东虓看着幼苗,笑着对江曼说。
“是跟你一样,脸皮薄。”江曼回怼他,眼里却满是温柔。
他们每天都会来看看含羞草,给它浇水,除草。看着它一点点长高,开花,结出新的种子,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从青涩的初遇到繁茂的相守,再把希望的种子留给岁月。
第六十七章 老巷的修鞋匠
巷口的修鞋匠是个老手艺人,修了一辈子鞋,手上布满老茧。叶东虓的皮鞋开了线,江曼的布鞋磨了底,两人一起去找他。
“东虓,曼曼,又来了?”老鞋匠抬头笑,露出缺了颗牙的牙床,“这鞋跟了你们不少年了吧?”
“是啊,穿惯了,舍不得扔。”江曼把布鞋递过去,“您慢慢修,不急。”
两人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看着老鞋匠穿针引线,动作熟练得像在绣花。修鞋摊旁摆着几盆仙人掌,是他养了多年的宝贝,跟他一样,透着股韧劲。
“还记得吗?你第一次给我修鞋,是在中学,我跑八百米把鞋跟跑掉了。”江曼轻声说。
“记得,你当时急得快哭了,我背着你去修鞋,一路被同学笑。”叶东虓笑着回应,那些被时光掩埋的小事,因为身边的人,总能轻易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