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太后观局藏机锋,少年临危对诘难(1/2)
此时御座左侧的太后,指尖捻佛珠的动作却骤然停了,她望着殿中那 “一老一小” 相顾动容的画面,眉头几不可察地蹙起,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冷意!
她执掌后宫、制衡朝堂数年,早已是成了精的人物,怎会看不出王承恩那点 “趋利避害” 的心思?
这老太监跟着曹进忠多年,曹党得势时他是最贴心的 “心腹”,曹进忠一死,转眼就成了 “忍辱负重的忠良”,这般变脸的功夫,她见得还少吗?
什么 “忠贞义胆”,什么 “潜伏多年”,不过是吴天翊给这老狐狸搭的台阶,也是给满朝文武演的一场戏罢了。
太后暗自冷笑:这王承恩若真有半分忠肝义胆,早该在曹进忠纠党成势时便递上罪证,何需等到曹党倒台、吴天翊开口,才 “痛悔” 着站出来?
说到底,不过是看燕藩势头渐起,又瞅准了司礼监的权力真空,想借着吴天翊的东风,踩掉曹进忠的残部,自己坐上 “大乾第一太监” 的位置。
可越是看清这层,太后看向吴天翊的目光就越复杂。这少年才十六岁,身负重伤却能在朝堂上临危不乱,不仅能拿出曹进忠的铁证!
还能在短短时间里,把王承恩这种 “老腌货” 拉拢过来,甚至让他心甘情愿配合演完这场戏 —— 这份识人、驭人的手段,连朝堂上浸淫多年的老臣都未必能及,她先前倒真是小觑了燕藩这位世子。
她的目光落在吴天翊摇摇欲坠的身影上,那少年扶着殿柱,脸色苍白如纸,额角的冷汗顺着脸颊滑落,连站都站不稳,可眼底的清明与锐利,却半点没减。
太后心中忽然生出一丝探究:这小子手里,除了王承恩,还藏着多少她不知道的 “暗棋”?
昨日能夜斩曹进忠、控制影卫据点,今日能让王承恩反戈,明日又会拿出什么手段?
曹进忠一死,阉党群龙无首,邵明城内的影卫也被燕藩彻底清除,她最大的 “眼中钉” 算是拔除了 —— 这背后,吴天翊无疑是最大的推手!
可这少年帮她扫除了掌控朝堂的最大绊脚石,究竟是为了 “还燕藩清白”,还是另有图谋?
他会不会借着 “除奸有功” 的由头,向陛下求兵权?会不会趁机拉拢王承恩,把手伸进司礼监?甚至…… 会不会借着燕藩的兵权,在京城培植自己的势力,到头来反而成了新的 “制衡对象”?
太后缓缓抬眼,目光掠过殿中肃立的百官,最终又落回吴天翊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