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8章 西极远来乃旧土(二)(1/1)
当然,对于当下的大明朝廷来说,最紧迫的问题就是西番和西域的问题,对于由索南加措去世所引起的有关活佛继承的问题现在还尚未解决,虽然朱载坖已经命令理藩院制定相应的则例了,但是乌斯藏是否能够接受,还是一个未知数。
朱载坖的态度是很简单的,就是这是朝廷的决策,由不得西番在这个问题上讨价还价,这点是朱载坖的底线,虽然朱载坖现在是希望通过羁縻的手段控制乌斯藏,但是并不排除动用武力,朱载坖当然很清楚官军现在上雪域高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朱载坖必须展现出强硬的姿态,来逼迫乌斯藏接受朝廷的条件。
所以朱载坖任命襄国公李成梁为征西将军,前往西宁驻节,同时在西宁校阅三边官军,威慑乌斯藏,而令朱载坖和大明朝廷比较头疼的是西域的问题,之前瓦剌部被达延汗所击败,西逃到西域去,原本瓦剌部已经逐渐被削弱了,景泰年间,瓦剌太师也先在纷争中败亡,蒙古草原陷入混乱。随着瓦剌实力衰落,瓦剌首领已无力单独同大明保持朝贡关系,故而大多是与哈密使臣或小王子伯颜猛可王的使臣同来。
但是朱载坖在北方大举扩张大明势力范围,多次对蒙古出兵,同时收复了河套,消灭了土蛮部,使得大明在北方的势力范围得到了大举扩张,而在这些举措的背后,是大量的蒙古部落西迁,这些不愿臣服于大明的蒙古部落,都纷纷西迁,如鄂尔多斯部、土蛮部残余等,他们的西迁都极大的加强了瓦剌部的实力。
原本瓦剌部在西迁到西域之后,面对哈萨克人、吐鲁番的维吾尔人等的打击,瓦剌已经是分崩离析了,从也先被杀之后,瓦剌的实力原本是一降再降,瓦剌在哈密原有的地位被土鲁番所取代,虽然瓦剌活动重心移至哈密一带,也已经无法控制这一地区了。因此为争夺哈密地面,瓦剌与土鲁番的关系是充满矛盾冲突的,阿黑麻速擅时期,由于瓦剌屡被打败,并受残杀,瓦剌人给阿黑麻取了“杀人魔王”的绰号。
为了能够在西域立足,甚至多次向大明朝廷上疏,愿意诚心内附,但是当时的大明朝廷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西苑的事情,所以并没有搭理瓦剌,但是现在大量的蒙古部落西迁,使得瓦剌的力量大幅度增强,现在瓦剌已经压制了哈萨克人、维吾尔人,消灭了吐鲁番,直接对大明的哈密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朝廷在哈密安排了重兵驻守,同时加以屯垦,但是瓦剌的多次袭扰使得大明的屯垦屡屡遭到破坏,朝廷现在必须正视瓦剌在西域的威胁了。
朱载坖说道:“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又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侏人离之使,辐辏阙廷。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余威及于后嗣,朕亦得益也!”
朱载坖的态度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考虑在西域用兵了,哈密和关西七卫是朱载坖好不容易才收复的,断然不能再丢失了,不过朱载坖也很清楚,在西域作战,所需要的钱粮等的准备必须要非常之充分才行,不过现在河套的屯垦已经有所产出了,朝廷在陕西三边的军储情况有所改善,不过现在重要的是探明西域的情况,为大明出兵做好准备。
同时就是解决乌斯藏的问题,朱载坖命令由三边总制郑洛负责和乌斯藏交涉,表明朝廷的态度,大明可以支持格鲁派和帕竹政权,但是前提条件是他们接受大明的金瓶掣签制度,先安定了乌斯藏在说,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当下的重要事情。
朱载坖将这些事情交给内阁处理,除此之外就是对于工商业的征税问题,朱载坖很清楚,一涉及到征税,在大明就容易被扣上与民争利的帽子,在大明,不仅仅是官员们不敢轻易提加税的事情,就是堂堂天子,在这个事情上也有谨言慎行,免得被人所诟病。
但是朱载坖不是一般的皇帝,他这次当着太子和阁部重臣们提出了有关工商业征税的事情,对于商业,大明是一直有征收的,对于朝廷来说,主要是通过钞关来进行征收的,一些官员们也有过阐述,如原户部尚书方钝就曾经说道:“古之圣王均天下之才,以顺天下之功,谓士税其才,农税其收,工税其艺。有贱丈夫者计利之心炽,驾轻舟以网四方之利。是以朝廷既设税课司局以司市厘,又设钞关以征行商。”
对于商业的征税,一向是存在的,并且在大明也是能够接受的,但是对于工场进行征税,在大明还是第一次,应该怎么征收,确实是一个问题,而且现在对于大明的商税政策,一直有一些官员持怀疑态度,原吏部尚书张瀚就曾经上疏认为:“取盈于官,不若藏富于民,往代商政旋起旋废,既有掠夺商贾之嫌,又难脱本轻而末重,末重而不能支之患。”
认为现在的大明商税制度是有问题的,朱载坖认为,趁此机会,全面讨论大明的工商业税收的问题,由内阁领导户部、税务总署等相关衙门制定有关工商业的赋税则例,规范朝廷对于工商业的榷税。
对于现在大明的商税问题,最受人诟病的就是重复征税的问题,之前就有官员上疏称:“祖宗立法,商货征税,悉有定规,税其一不税其二,征于彼不征于此。两京则有宣课司之设,而府州县则有税课局之设,鱼课则有河泊所之设,盐铁则有场冶之设,至于木竹有工部抽分厂之设,舟船有户部钞关之设,其取利于民,极为纤悉而周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