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 陈抵中州(2/2)
安顿好行李后,简单的午餐在医院食堂包厢进行。饭菜可口,气氛也算融洽,但陈阳能感觉到,何志群、柳卓云等人言辞谨慎,带着明显的观察和试探。
下午,正式的参观交流开始。
中州省中医医院的规模并不比河省那边小,新建的住院部大楼高耸入云,内部装修现代化程度很高,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琳琅满目。门诊量极大,各个诊室门口都排着长队,一派繁忙景象。
然而,随着参观的深入,庄启文、于诗韵等敏锐的学员,还是逐渐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陈主任,您看他们的中药房。”
庄启文低声对陈阳道:“中药品规很全,但很多药柜里的药材,消耗速度似乎不太匹配门诊量,尤其是一些贵重药材。”
陈阳微微颔首,他也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门诊病人众多,理论上常用药材消耗应该很快,但某些价格较高的滋补类药材,库存却显得异常“充足”。
另一边,于诗韵在跟随内科查房时,也发现了问题。
“这位患者的诊断是‘心脾两虚’,但观其舌象红绛,苔少而干,脉象细数有力,明明更像是‘阴虚火旺’嘛。”
于诗韵悄悄对身边的夏洪亮说道:“而且用的方子,几乎是固定的归脾汤加减,感觉……有点模板化了。”
夏洪亮皱眉看着病历,低声道:“确实,辨证不够精细。而且你看他用的这几味中成药,都是价格不菲的,适应证也和患者情况不完全吻合。”
初步印象,中州省中医医院表面上欣欣向荣,硬件一流,病人流量大,但内在的医疗质量,尤其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环节,似乎存在不小的问题,隐隐透出一种“重效益、轻疗效”的倾向。
参观结束后,在医院会议室举行了简短的座谈会。
何志群院长首先致辞,再次对陈阳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情况,言辞间不乏对医院规模、营收增长的自豪。
轮到陈阳发言时,他依旧保持着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感谢何院长和各位同仁的接待。我们这次来,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希望深入了解中州省中医医院在中医药服务方面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学员能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接下来几天,还请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陈阳的话给足了对方面子,但“深入了解”和“实践中增长见识”这几个词,却让何志群等人眼神微动。
会议结束后,何志群亲自将陈阳送到安排好的临时办公室。
“陈主任,您看还有什么需要,尽管提。”何志群热情地说道。
“何院长太周到了。”陈阳笑了笑,看似随意地问道:“对了,何院长,听说贵院在治疗一些疑难重症方面很有特色,尤其是中西医结合领域?”
何志群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不敢说有特色,只是我们确实做了一些探索和努力。”
“不瞒陈主任,我们医院这几年发展快,接诊的复杂病例也多,特别是ICU,经常收治一些西医宣告束手,家属抱着最后希望转来的危重患者。”
“哦?”
陈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那我们这次可要好好观摩学习一下,不知明天能否安排我们去ICU参观,并参与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
何志群略微迟疑了一下,随即笑道:“当然可以!能请到陈主任这样的高手指导,是我们求之不得的机会。我这就让ICU那边准备一下,明天上午,咱们进行一次全院范围的疑难病例大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