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的没存稿(2/2)
“丞相野心勃勃,暗中勾结蛮族,此次雁门关之战,恐怕也与他脱不了干系。”李华筝语气沉重地说,“我需要一个可靠的人,帮我查清真相,扳倒丞相。”
沈惊寒眼神坚定地看着她:“公主放心,末将愿为您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李华筝看着他,心中一动。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仅仅是把他当作一个得力的将领,而是……动了心。
第三章 暗流涌动,情根深种
随着沈惊寒伤势痊愈,朝中的暗流也愈发汹涌。丞相得知沈惊寒没死,还被长公主接入宫中悉心照料,心中十分忌惮,开始暗中散布谣言,说沈惊寒与长公主有染,意图谋反。
谣言很快传遍了长安,甚至传到了陛下的耳中。陛下召李华筝入宫,语气带着责备:“皇姐,你身为长公主,理应以身作则,怎能与沈惊寒过从甚密,惹来非议?”
李华筝跪在地上,神色平静:“陛下,沈将军是大启的功臣,臣妹只是感念他为国负伤,才多加照料。至于谣言,不过是有人故意挑拨离间,还请陛下明察。”
陛下叹了口气:“朕知道你委屈,但丞相那边……你还是收敛些吧。沈惊寒,朕会将他调离京城,派往江南任职。”
李华筝心中一紧,连忙道:“陛下!沈将军是难得的将才,江南太平,派他去那里,是大材小用!况且雁门关之战的真相尚未查清,此时调离沈将军,岂不是让真凶逍遥法外?”
“皇姐!”陛下提高了音量,“朕意已决,你不必多言。”
李华筝无奈,只能退出皇宫。她回到公主府,看到沈惊寒正在庭院里练剑,心中五味杂陈。她走上前,轻声道:“沈惊寒,陛下要将你调离京城,派往江南。”
沈惊寒手中的剑猛地停住,转身看向她,眼神里充满了震惊和不甘:“公主,为什么?是不是因为那些谣言?”
李华筝点了点头,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是丞相在背后搞鬼。他忌惮你,怕你查出雁门关之战的真相。”
沈惊寒握紧手中的剑,眼中闪过一丝怒火:“末将不走!末将还没查清真相,还没为死去的将士报仇,怎能离开京城?”
“我知道你不甘心。”李华筝看着他,“但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无法违抗。不过……”她顿了顿,眼神变得坚定,“你先去江南,暗中调查丞相在江南的势力。我在京城牵制他,等时机成熟,我们再联手扳倒他。”
沈惊寒看着她,沉默了许久,才缓缓点头:“好,末将听公主的。但末将有一个请求。”
“你说。”
“末将离开之后,公主一定要保重自己。”沈惊寒的眼神里充满了担忧,“丞相阴险狡诈,你独自在京城,一定要小心。”
李华筝心中一暖,轻声道:“我会的。你也要保重,等你回来。”
沈惊寒深深看了她一眼,郑重地点了点头:“末将定不负公主之约。”
几日后,沈惊寒离开京城前往江南。李华筝亲自去城门口送他。马车缓缓开动,沈惊寒掀开窗帘,看着站在雪地里的李华筝,心中充满了不舍。他多想冲下车,紧紧抱住她,告诉她自己有多喜欢她,但他不能。他是将领,她是长公主,他们之间隔着身份和礼教的鸿沟。
李华筝看着马车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视线里,才缓缓转身。锦书看着她落寞的背影,轻声道:“公主,天凉了,我们回去吧。”
李华筝点了点头,却没有动。她知道,从沈惊寒离开的那一刻起,她的人生已经和他紧紧绑在了一起。她必须尽快扳倒丞相,让他平安归来。
沈惊寒到了江南之后,很快就开始暗中调查丞相的势力。他发现丞相在江南囤积粮草,招兵买马,意图不轨。他将这些情况一一写信告诉李华筝,两人通过密信保持着联系。
在书信往来中,他们的感情也愈发深厚。李华筝会在信中告诉沈惊寒京城的近况,吐槽宫中的繁琐礼仪;沈惊寒则会向她描述江南的风光,分享调查到的线索。他们的信里,渐渐多了一些无关紧要的日常,多了一些隐晦的关心。
这天,李华筝收到沈惊寒的来信,信中说他查到丞相与蛮族暗中勾结,打算在三个月后的祭天大典上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李华筝看完信,心中大惊,立刻开始筹划应对之策。
她知道,祭天大典是个重要的场合,陛下和朝中大臣都会出席,丞相肯定会在那天动手。她必须尽快找到可靠的兵力,阻止丞相的阴谋。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沈惊寒突然回到了京城。他乔装打扮,悄悄潜入公主府,见到了李华筝。
“你怎么回来了?”李华筝又惊又喜,“是不是查到了什么?”
沈惊寒点了点头,神色凝重:“我查到丞相在京城暗中培养了一支死士,就藏在城外的一座寺庙里。祭天大典那天,他们会和蛮族的人里应外合,发动政变。我回来,是想和你一起制定计划,阻止他们。”
李华筝看着他,心中充满了感动。她知道,沈惊寒冒着生命危险回来,都是为了她,为了大启。她走上前,轻轻握住他的手:“沈惊寒,谢谢你。”
沈惊寒看着她的手,心跳再次加速。他反手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公主,这次,我不会再让你独自面对危险。我们一起,守护大启,也守护……我们自己。”
李华筝的脸颊微微泛红,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的心意,他已经明白了。而他的心意,她也早已知晓。
第四章 祭天惊变,生死与共
祭天大典如期而至。这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天坛之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陛下身穿龙袍,站在祭坛之上,准备举行祭祀仪式。
李华筝站在陛下身边,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沈惊寒则伪装成禁军士兵,混在人群中,密切关注着丞相的动向。
就在祭祀仪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丞相突然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沈惊寒勾结蛮族,意图谋反,证据确凿,请陛下立刻将他拿下!”
话音刚落,一群手持兵器的死士从暗处冲了出来,直奔祭坛而去。同时,天坛之外也传来了厮杀声,显然是蛮族的人开始进攻了。
陛下大惊失色,瘫倒在祭坛上。李华筝扶住陛下,冷静地对周围的禁军喊道:“保护陛下!拦住叛贼!”
沈惊寒见状,立刻拔出腰间的剑,大喊道:“丞相才是勾结蛮族的叛贼!大家不要被他蒙蔽!”
禁军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听谁的。就在这时,丞相拿出一枚虎符,大声道:“我持有先帝御赐的虎符,有权调动禁军!你们若敢违抗,就是谋反!”
禁军们看到虎符,纷纷犹豫起来。沈惊寒知道,不能再等了。他纵身一跃,跳上祭坛,挡在李华筝和陛谋朝篡位,罪该万死!”
丞相冷笑一声:“沈惊寒,你不过是个小小的将军,也敢跟我作对?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他挥了挥手,一群死士冲向沈惊寒。沈惊寒手持长剑,与死士们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他剑法凌厉,很快就斩杀了几名死士,但死士们源源不断地冲上来,他渐渐体力不支。
李华筝看着沈惊寒浴血奋战的身影,心中焦急万分。她突然想起自己身上还带着一枚先帝赐给她的兵符,虽然不能调动禁军,但可以调动京郊的一支奇兵。她立刻从怀中掏出兵符,对身边的一名禁军将领喊道:“这是先帝赐给我的兵符,你立刻带着它去京郊调兵,前来支援!”
将领接过兵符,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转身离去。
丞相看到李华筝调兵,心中大怒,亲自提剑冲向李华筝:“李华筝,你这个贱人,竟敢坏我的好事!我先杀了你!”
沈惊寒见状,连忙挡在李华筝面前,与丞相展开了对决。丞相的武功高强,沈惊寒刚刚经历了一场厮杀,体力早已透支,渐渐落入下风。
就在丞相的剑快要刺中沈惊寒的时候,李华筝突然拿起祭坛上的一个香炉,朝着丞相砸了过去。丞相躲闪不及,被香炉砸中了肩膀,动作一滞。
沈惊寒抓住这个机会,一剑刺中了丞相的心脏。丞相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己胸口的剑,倒在了祭坛上。
死士们看到丞相被杀,顿时乱作一团。沈惊寒趁机指挥禁军,很快就平定了叛乱。同时,京郊的奇兵也及时赶到,击退了蛮族的进攻。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终于被平息。
祭坛之上,沈惊寒浑身是血,走到李华筝面前,单膝跪地:“末将沈惊寒,幸不辱命,平定叛乱。”
李华筝扶起他,眼中含着泪水:“沈惊寒,你没事吧?”
沈惊寒摇了摇头,看着她,嘴角露出一丝笑容:“末将没事,公主放心。”
陛下从地上站起来,看着沈惊寒和李华筝,心中百感交集。他走上前,对沈惊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