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2/2)
“这样,哪怕的普通的百姓都能看的懂的。别的不说,农家的书,百姓如果能看懂,那对我大秦的土地的粮食增产,岂不是有很大的帮助?”说到这,嬴骜几乎的图穷匕见了。
对,他就是想对诸子百家下第一把刀了。至于以后怎么对诸子百家。那就是要等自己亲爹统一六国后的 事情了。
嬴政听后,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缓缓道:“骜儿此议,倒是颇具前瞻。诸子百家之书,虽各有其长,然亦不乏繁复冗余之处。若能去粗取精,编纂成简明实用之教材,使百姓亦能受益,实乃利国利民之举。”
“不过,此事需谨慎行之,既要尊重各家学说,又要确保内容之准确无误,不可偏颇。骜儿,你可愿担此重任,亲自督办此事?”嬴骜闻言,心中一振,连忙躬身行礼,坚定地说道:“父王放心,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父王所托。”
嬴政微微颔首,目光扫视众公子,道:“骜儿有此决心,朕心甚慰。此事关乎我大秦长远之文化根基,你们众人亦当多加思量,若有良策,尽可直言。”
扶苏略作思索后,起身说道:“父王,儿臣以为,在编纂教材之时,可召集各学派之贤能之士共同参与。如此一来,既能保证各家学说之精髓得以传承,又能避免因一家之言而有所偏颇。同时,在筛选内容之时,可广泛征求朝堂大臣与民间有识之士之意见,集思广益,使教材更加完善。”
公子闂闾紧接着说道:“父王,儿臣觉得,在教材编纂完成后,可先在部分郡县进行试点推行。观察百姓之反应与学习效果,若效果良好,再逐步推广至全国。如此,可减少因教材不合适而造成之资源浪费。”
公子高也开口道:“父皇,儿臣认为,在推行教材之时,可设立专门之讲解人员,深入乡村田间,为百姓讲解书中之内容。毕竟许多百姓不识字,若有专人讲解,定能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之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
嬴政听闻众人之言,脸上露出满意之色,道:“你们所言皆有道理。此事朕便交由骜儿牵头,你们众人皆当全力协助。望你们齐心协力,将此事办好,为我大秦之繁荣昌盛添砖加瓦。”众公子齐声应道:“儿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父王所望。”
嬴政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沉似水,静静地聆听着儿子们的发言。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仿佛要将每个人都看透一般。
待儿子们说完后,嬴政微微颔首,表示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认可。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缓缓开口道:“尔等所言,皆有可观之处。扶苏能体悟治国需广纳贤言、明察秋毫,此乃为君之道;公子阂闾知初涉政务有不足,愿多请教,亦有上进之心;公子高心系边疆,思虑边防与百姓安抚,虑事周全,实乃国家之幸。”
嬴政最后看向嬴骜,“骜儿,你的人才选拔,寡人就全权授予你来处置。”嬴骜看着他爹,就明白了他爹的意思,恭敬的躬身领命。
嬴政顿了顿,接着说道:“治国之道,非一朝一夕可成,需不断历练,积累经验。此后,尔等仍需用心批阅奏折,于其中洞察天下大势,为寡人分忧,为大秦之兴盛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