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审(1/2)
被丢进廷尉府牢房的武一等人,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之中,度日如年。他们时刻担心会受到严刑拷打,或者被判处重刑。好不容易在牢房里熬过了两天,终于有人来带他们出去了,这让他们稍微松了一口气。
武一看着这群提人的士兵,一个个都满脸杀气,心中不禁一紧,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他本来有很多问题想要问,比如现在要去见谁,什么时候能放他们走等等,但面对这些凶神恶煞的士兵,他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
其实,武一心里非常清楚,如果有下一次,他绝对不敢再用假货冒名大秦青瓷的名头去卖货了。这次被抓进廷尉府,让他深刻认识到了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
当他们被带到大堂时,武一缓缓抬起头,目光落在正前方那高高在上、正襟危坐的廷尉府廷尉身上。然而,就在他看清对方面容的瞬间,他整个人都呆住了。
因为,这位廷尉竟然是李斯的学生,同时也是嬴骜的师兄!武一心中不禁暗叫一声“不好”,他深知这位廷尉是个不折不扣的法家信徒,对法律的尊崇可谓到了极致。在他眼中,违法者必然会受到法律的严惩,绝无丝毫通融的余地,哪怕是任何人来说情都无济于事。
毕竟,这位廷尉的终极目标便是向法家的各位先辈们看齐,他对法律的执着和坚持,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撼动的。
要知道,法家的政治口号可是“缘法而治”、“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些理念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成为他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而此时此刻,齐国的商人们恐怕要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如果他们不是在齐国售卖假货,或者不是与秦国签订的合同,或许情况还不至于如此糟糕。
然而,现实却是如此残酷,他们的命运已然注定。尽管他们心中可能充满了不甘和无奈,但这就是现实,无法改变。而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他们不仅是齐国人,还与强大的大秦签订了合约。这一身份和行为,注定了他们将成为被拉出来示众的反面典型。
齐国,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有着辉煌的过去。它是“功冠群公”的西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太公的封国,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曾辅佐虞舜,为国家制定礼仪、教化百姓、设立法律,创立了礼法并用的制度。太公封齐后,继续推行简礼从俗、法立令行的政策,使得礼法并用成为齐国传承不废的治国之道。
到了齐桓公时代,管仲辅佐齐桓公治理齐国。他一方面将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擎天之柱,强调道德教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注重以法治国,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这种礼法并重的理念,使得齐国在当时成为了一个强大而繁荣的国家。
然而,如今的齐国却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这些被拉出来当反面典型的人,或许只是一时的犯错,但是,他们能犯错,就说明齐国对法这一块,已经是没落了,或者说的直白点,那就是齐国实际的掌权者对法已经不看重了!所以才会让他们有侥幸心理觉得秦国或许也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直来到了战国时期。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齐国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华夏大地之上。齐国不仅是当时的强国之一,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百家争鸣的策源地。
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汇聚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学者,他们继承和弘扬着管仲的思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学术流派——管仲学派。这个学派以兼重法教的法治思想为核心,强调法律的重要性,认为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基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