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 海军问题难倒美国(1/2)
一九四三年七月下旬,华盛顿特区,原白宫,现为联合工团人民宫内。
对德意志帝国宣战的豪言壮语余音未散,冰冷的现实就如同北大西洋的海水般浇在了美利坚联合工团领导人里德及其战时内阁的头上。
宣战是一纸文书,但将战争意志投射到大洋彼岸,则需要实实在在的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
在气氛凝重的战略会议室里,海军部长正对着墙上巨大的大西洋海图,用无奈的语气陈述着令人尴尬的现实:
“总统先生,各位同僚,我们必须正视我们与德国之间存在的鸿沟般的海军差距。”
他手中的教鞭无力地划过广阔的大西洋:“德国公海舰队,经过多年扩建和实战锤炼,拥有包括新型战列舰、以及大量U型潜艇在内的强大力量,他们控制着欧洲沿海,其潜艇狼群可以肆意猎杀我们的运输船队。”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低沉:“而我们的海军坦白说,还处于蹒跚学步的阶段。”
他详细解释了困境的根源,首先是历史欠账与内战消耗,漫长而残酷的内战期间,交战各方,联合工团、麦克阿瑟的联邦政府、以及其他地方势力都将有限的工业能力和军事资源倾注于陆地和天空的决战。
海军舰艇在内战中损失惨重,或被击沉,或被缴获,更多的则是因缺乏维护而锈蚀瘫痪,新舰建造计划在内战结束后才被真正提上日程,但巨型战舰的建造周期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我们对海军船员的训练,在内战期间几乎等于零。”
海军部长痛苦地承认:“我们的英雄的水兵和陆军同志擅长在战壕和城市街垒中战斗,但对如何操作复杂的舰炮、指挥庞大的舰队、在浩瀚大洋上进行反潜和防空作战……我们缺乏经验,缺乏传统,甚至缺乏足够多的合格教官,其他内战势力也是如此,大家都把精力放在了陆空两军。”
两年多的和平恢复期,仅仅够让一些老水手回归,并训练出少量懂得基本操作的新兵,距离组建一支能进行远洋决战的专业舰队,差得太远。
现在的美国东海岸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的实力对比也是悬殊的,他展示了一组粗略的对比数据:德国拥有数十艘主力舰和数百艘潜艇;而联合工团海军能立即动用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舰只寥寥无几,多是些轻巡洋舰、驱逐舰和改造的武装商船,真正的核心主力舰寥寥无几,还大都是内战前的设计。
海军部长总结道:“以我们目前的海军力量,组织跨大西洋的物资运输船队以及护送船队需要冒极大风险,更不用说在公海上与德国舰队正面交锋夺取制海权了,我们现在的东海岸舰队甚至无法有效保护我们自己的东海岸不受德国潜艇的骚扰性攻击。”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
宣战时的激昂被此刻赤裸裸的实力差距所带来的无力感所取代。
没有海军,对德战争就是一句空话,美国将被孤立在北美大陆,无法对欧洲战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就在这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中,一个声音试探性地响起。
说话的是战略情报局的负责人哈里森·洛厄尔。
“总统先生,部长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