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1286章 丁洪涛得寸进尺,县政府不再退让

第1286章 丁洪涛得寸进尺,县政府不再退让(1/2)

目录

中午的县委大院,愈发显得宁静。我和曹伟兵并肩走在回办公室的路上,阳光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这份通知一下发,必然会在

下午的时间,县委书记丁洪涛正坐在轿车里。陪同他的是市交通局办公室主任刘明。刘明亲自开着交通局的桑塔纳轿车,开得异常平稳小心。

丁洪涛此行的目的,一是带着刘明去和光明区的几个老熟人——主要是几个搞工程的老板一起吃了顿饭,算是提前打个招呼,为下一步东洪县的下水道工程做个铺垫;二是饭后又去了市人事局,亲自协调了刘明两人调动手续的办理。

由县委书记亲自出面办理科级干部的调动,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但也显示了丁洪涛对这两个人的重视。局里的领导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知道刘明过去就是给丁洪涛当“大秘书”的,自然一路绿灯。

从市人事局出来,已经是下午四点钟光景。丁洪涛坐在桑塔纳的后座上,微闭着眼睛,似乎在养神,又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刘明透过后视镜小心地观察了一下,不敢打扰,专心致志地开着车。道路两旁是光明区的老城区,街市繁华,但道路狭窄,行人和自行车穿梭不息,刘明手心里微微冒汗,小心翼翼地避让着。

快到光明区委家属院门口时,丁洪涛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看窗外熟悉的街景,开口说道:“刘明啊,你跟着我去东洪县,可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啊。东洪县不比市里,条件要艰苦得多,斗争形势也比较复杂。”

刘明赶紧接话:“丁书记,您放心。我既然决定跟着您,就早有心理准备。再苦再难也不怕。我相信在您的领导下,东洪县的工作一定能打开新局面。”

丁洪涛对这番表态似乎比较满意,手指在座椅扶手上轻轻敲了敲,继续说道:“嗯,你有这个认识就好。东洪县那边,李县长啊经营了有些日子,党政班子里不少人跟他走得近。我过去,算是孤军深入啊。所以,也急需像你这样信得过、能力又强的同志去帮我。”

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人事安排:“你过去之后,我看,要不了多久,就得把县委办公室主任的担子挑起来。现在这个吕连群嘛……”丁洪涛顿了顿,语气有些微妙,“我一直想把他推到县委组织部长的位置上,但是啊,市里那一关不好过,县里阻力也不小。没办法,暂时只能让他先在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待着。这次爱卫会募捐的事,我让他去牵头,干好了,得罪人,干不好,也是得罪人啊……”

丁洪涛没有把话说完,但刘明已经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要让吕连群去当“出头鸟”,去干一件容易得罪人的事。事情办成了,功劳未必是他的;办砸了,或者引起了众怒,那么调整他的位置也就顺理成章了。到时候,自己这个“自己人”就能顺势接任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

刘明心里清楚丁洪涛的手段,也知道调整一个县委常委绝非易事,最终决定权在市委。但丁洪涛既然这么说了,肯定有他的盘算和路子。刘明心里不禁生出一丝兔死狐悲的感慨:吕连群此刻说不定还在东洪县为丁洪涛卖力地奔波,岂不知在书记眼里,他可能早已成了一枚可以随时舍弃的棋子。

那自己呢?自己这番选择,前途又会如何?但转念一想,自己在交通局,新局长上任后,办公室主任的位置肯定坐不稳了,调到其他科室当个闲职,这辈子也就看到头了。

跟着丁洪涛,虽然风险大,但毕竟还有一搏的机会。在官场上,很多时候不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吗?

想到这里,刘明右手重重拍了一下方向盘,像是给自己打气,沉声道:“丁书记,我明白。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您的信任!”

丁洪涛嗯了一声,换了个话题:“对了,今天几号了?”

刘明看了眼车上的电子表:“九月二十七号了,还有三天就国庆节。”

丁洪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你回头去邮局,或者找找看,有没有一份叫《法制观察报》的报纸,给我订一份。这份报纸办得很有深度,对提高法治思维有帮助啊。”

刘明从来没听说过这份报纸,但还是立刻答应:“好的,丁书记,我明天就去办,明天一早,给您放家门口。”

车子很快到了光明区委家属院门口。进了大院之后,全部是一户一户的小院,刘明知道丁洪涛的家,轻车熟路的停在了丁洪涛的家门后。

汽车的尾灯一亮,刘明赶紧下车,为丁洪涛拉开车门。

丁洪涛下车后,习惯性地左右看了看,整理了一下衣服,对刘明说:“最近啊县里要开常委会,我会把你的情况跟大家通个气。然后就让组织部和人社局尽快办手续。”

“谢谢丁书记!”刘明恭敬地说。

看着丁洪涛的背影消失在那个熟悉的橘红色木门后,刘明才回到车上,发动汽车,朝市交通局方向驶去。心里却是五味杂陈,不知道自己这番抉择,究竟是福是祸。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已经上了船,就只能跟着船长,在这片莫测的官场海洋里继续航行了。

丁洪涛回到家里,并没有立刻休息,而是从钱包里翻出一张名片,上面印着“《法制观察报》采访部 王朝辉”。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电话旁,拨通了上面的号码。

电话响了几声后接通,传来一个带着京腔、略显磁性的中年男声:“喂,你好,哪位?”

丁洪涛脸上立刻堆起热情的笑容:“王主任,您好您好!我是东洪县的丁洪涛啊!”

电话那头的王朝辉显然记忆力很好,马上想起来了:“哦!丁书记!您好您好!您提供的那些素材非常宝贵啊,我们报社领导看了都非常重视!这真是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深刻反映了基层法治建设的复杂性和某些深层问题……”

丁洪涛听着对方的恭维,心里既有些得意,又有些忐忑,他谦逊地说:“王主任您过奖了。我这也是顶着压力,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法治建设负责的态度,反映一些真实情况。只要能为推动法治进程尽点绵薄之力,我心里也就踏实了。”

两人又客套了几句,丁洪涛终于把话题引向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王主任,不知道……您那边采写的那篇稿子,大概什么时候能见报啊?”

王朝辉的声音变得谨慎了些:“丁书记,这篇报道我们确实很重视。不过,您也知道,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全国上下都讲究个团结、和谐、稳定的大氛围。我们领导的意思呢,是等国庆节过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刊发。这样也更稳妥一些。”

丁洪涛一听要等到国庆后,心里既有一丝失落——他恨不得立刻看到报道引发的震动,同时也暗暗松了一口气——毕竟报道一出,必然在东原市、甚至在省里掀起惊涛骇浪,市委书记于伟正必然会雷霆震怒,他这个始作俑者也将承受巨大的压力。延迟发表,给了他些许的心理安慰。

“理解,完全理解!王主任考虑得周到!国庆期间,稳定压倒一切嘛。”

丁洪涛连忙表示赞同,“那就等您的消息了。有什么需要我这边配合的,随时联系!”

挂断电话后,丁洪涛躺倒在客厅的藤椅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望着天花板,心里默默地想:于伟正啊于伟正,不是我不讲大局,实在是他们呢欺人太甚!我丁洪涛走到今天,也不是泥捏的!田嘉明,咱们就等着瞧吧!

九月二十九日,国庆节前一天。

县委办公室主任吕连群脚步匆匆地来到县委书记丁洪涛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明显的不满和焦虑。进门后,他甚至忘了随手关门,就急着说道:“丁书记,这李县长他们……他们这分明是在拆台啊!打我的脸是小事,这可是不支持您的工作啊!”

丁洪涛正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品茶,闻言,眼皮都没抬一下,不紧不慢地说:“连群同志,有话慢慢说,不要这么激动嘛。朝阳县长一向是支持县委工作的,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沟通嘛。”

吕连群这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失态,返身把办公室门轻轻关上,走到丁洪涛办公桌前,压低声音说:“丁书记,是这样,县政府昨天下午突然发了个文件,重申严禁任何形式的摊派,特别是严禁向学生搞捐款。可现在,各个学校正是我们这次美化县城捐款活动的主力军啊!广大师生热情很高,县政府这个文件一发,乱大局吗?我都接到了七八个电话。”

丁洪涛放下茶杯,脸上看不出喜怒,问道:“别说那些没用的。说说看,到目前为止,募集到多少资金了啊?”

吕连群见丁洪涛问起这个,精神一振,凑近些说道:“丁书记,给您汇报,进展非常顺利!全县现在已经募集到了一百七十多万!这笔钱,都已经按规定进入爱卫会的专门账户了!”

丁洪涛听到这个数字,心里盘算了一下,与他预估的差不多。他点了点头,又问:“群众自愿捐款的比例大概有多少?有没有初步统计?”

吕连群愣了一下,讪讪地说:“这个……具体的比例还没来得及详细统计。不过,我估计绝大部分群众都是理解支持的,捐款工作已经完成了七八成。咱们基层的干部积极性非常高,工作很卖力。只是现在县政府这个文件一发,剩下的尾巴工作就难办了,那些还在观望的,肯定就更不愿意掏钱了。”

丁洪涛摆了摆手,显得很大度:“嗯,修建下水道,给主干道刷漆,改善县城环境,这是县委、县政府已经定下来的事情,是民心工程。工程要尽快启动,国庆节后就要着手准备。这一百七十多万,足够先干起来了。”

吕连群说道:“书记,170万,肯定不够!”

丁洪涛不以为然的笑了笑,没挖之前肯定不够,你只要把路啊挖开,这钱啊自然是会有人给的,谁不批钱,群众还不得堵他们家的门啊,怎么?走自己的路让群众无路可走?

丁洪涛一说,吕连群马上就想通了,是啊路挖开了,总不能不修吧,这不是倒逼财政出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