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国医:从乡镇医院到京都三甲 > 第1194章 于诗韵的心境

第1194章 于诗韵的心境(2/2)

目录

分组名单公布,庄启文、于诗韵并未分在同一组。

肖景云和安云帆作为实力最强的选手,也被特意分在了不同组别,以避免过早碰撞。

李浩飞、刘希、吴萌萌等人也各自进入了对应的考核室。

陈阳、墨新知、孙智仁等评委坐镇中央监控室,可以通过大屏幕切换观察十个考场的实时情况。

庄启文所在的第三考核室,他面对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性志愿者,主诉“胃脘胀痛反复发作五年,加重一月”。患者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自述胀痛每于饭后及情绪不畅时加重,伴嗳气、纳差、大便时溏时干。此前做过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多种西药及中成药效果不佳。

庄启文沉心静气,仔细为患者诊脉(脉弦细),观舌(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询问得知患者平素工作压力大,性情较为急躁。

庄启文沉吟片刻,心中已有判断。

此证当属“肝郁脾虚,气滞湿阻”。

患者长期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故胃脘胀痛,嗳气;肝郁克伐脾土,导致脾失健运,故纳差、便溏;脾虚生湿,故苔见微腻。病机关键在于肝郁与脾虚并存,气滞与湿阻互结。

不过庄启文并未急于开方,而是先对患者进行了细致的解释,舒缓其情绪,然后提笔开具了以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汤加减的方剂,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行气止痛。同时,他考虑到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又酌情加入了少量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莪术。

庄启文的诊疗过程规范、细致,辨证精准,用药思路清晰,既抓住了主要矛盾,又兼顾了病程和潜在病机,引得通过监控观看的孙智仁连连点头。

而于诗韵所在的第七考核室,则遇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情况。

她的患者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主诉“双手指关节肿痛、晨僵一年余”,疑似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奶奶还伴有畏寒、腰膝酸软等症状。

于诗韵仔细诊察,脉沉细,舌淡苔白。她判断此为“肝肾亏虚,寒湿痹阻”的尪痹。治宜滋补肝肾,散寒除湿,通络止痛。

就在于诗韵正准备开具独活寄生汤加减的方药,并考虑是否配合温针灸时,老奶奶忽然叹了口气,絮叨起来:“唉,人老了,不中用了……这手疼起来真要命,晚上都睡不好……以前在老家,有个老郎中给用过一种熏洗的方子,好像有点用,就是味道大,后来方子也丢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于诗韵心中一动,想起了一则她爷爷治疗寒湿痹症的熏洗验方,以艾叶、透骨草、威灵仙、川乌、草乌等为主,具有强大的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之效。此方与内服汤药结合,内外合治,往往能收到奇效。

但是……于诗韵却有点犹豫了。

川乌、草乌虽有佳效,却有一定毒性,使用需格外谨慎,剂量、煎煮方法要求极高,再加上患者又是老年患者......

在这种考核场合,使用带有毒性的药材,会不会被视为“不规范”、“风险高”?

头顶的摄像头好像就是评委们注视的目光,让于诗韵压力很大。

于诗韵的心脏再次剧烈地跳动起来。

是稳妥起见,只开内服方?还是相信自已,相信家传的智慧,提出内外合治的方案?

于诗韵咬着嘴唇,想起了爷爷将医案交给她时殷切的眼神,想起了陈阳主任那句“一切以疗效为准绳”,想起了庄启文面对肖景云时的不卑不亢……

一股勇气陡然从心底升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