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国医:从乡镇医院到京都三甲 > 第1192章 辩论交锋(上)

第1192章 辩论交锋(上)(1/2)

目录

陈阳站起身,走到演讲台前。

他今天穿着一身深色的中山装,身姿挺拔,年轻的面庞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俊朗,那双眼睛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穿人心。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的“阳神”身上。有期待,有审视,有敬佩,也有如肖景云眼中那般毫不掩饰与一丝若有若无的探究。

“各位前辈,各位同仁,各位参赛选手。”

陈阳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会场的每个角落,平稳而有力,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欢迎大家来到京都,参加‘阳神杯’杏林大赛的总决赛。”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既是治病救人的技艺,更是蕴含天地至理的哲学。我们举办这次大赛,并非为了争一时之长短,论一人之高低。”

陈阳的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百强选手的面庞,在庄启文和于诗韵身上略有停顿,带着鼓励,最后与肖景云的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不闪不避。

“我们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沉淀在民间的智慧、流淌在血脉中的传承、闪耀在临床一线的灵光,都有机会展现出来。是为了‘传承’,更是为了‘创新’!是为了让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陈阳的话语掷地有声:“因此,本次决赛,我们将不拘一格,不唯资历,不设藩篱。一切,以疗效为准绳,以解决患者痛苦为最终目的!我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家能抛开顾虑,尽情施展所学,互相印证,共同提高。”

说着陈阳的声音突然拔高:“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我希望每一个人首先要记住,自已是一位医生,医者以治病救人为本分,只有坚守本心,明白自已的初衷,才能在医道上越走越远。”

“这次的决赛评委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表现来打分,不仅仅看大家的医术,更看大家的医德和医品,虽然是比赛形式,但是我们不以炫技为目的。”

陈阳的发言简短却充满力量,没有冗长的套话,直指核心,清晰地传达了他对大赛的期望和理念——开放、务实、以疗效为核心。

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尤其是年轻一代的选手,如李浩飞、刘希等人,更是眼神炽热,备受鼓舞。

庄启文微微颔首,于诗韵紧攥的手也稍稍松开了一些。

肖景云面色不变,只是眼底深处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思。

事实上肖景云对陈阳的医术多少了解一些,陈阳确实很优秀,如果陈阳真的能做到他说的这些,倒也罢了,可在肖景云看来,陈阳这番话,实则是在为他那些“离经叛道”的做法张目。

“好了,闲言少叙。”

陈阳回到评委席坐下:“我宣布,决赛第一环节——‘理论辨析’,现在开始。本环节将由评审团随机抽取题目,选手抢答并阐述观点。由裘益民教授担任主提问人。”

全场气氛瞬间紧绷起来。

裘益民扶了扶眼镜,拿起面前的信封,拆开,取出了题目。

裘益民年近七十,是京城中医药大学的资深教授,以治学严谨、恪守经典著称,陈阳之前和裘益民倒是有过几面之缘。

“第一题,”

裘益民的声音带着学究式的刻板:“请阐述《伤寒论》中‘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之病机,并结合临床,谈谈其在现代疾病中的体现与治疗要点。”

问题一出,台下不少选手都微微蹙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