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组建队伍(1/2)
“要敢于较真碰硬,发现问题立刻指出,限期整改;对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该通报就通报,该批评就批评,必要时直接报给我和春平市长。”
“总之,要确保市委的决策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
姚星亮这番话说完,所有人都看向李仕山,眼神有些耐人寻味。
所有人都明白,这个“督查”的差事,看似赋予了权力,实则是把他推到了风口浪尖,放在火上烤。
督查,就是得罪人的活。
你去挑毛病,通报批评,那些被点到的部门领导和区县主官,哪个心里能舒服?
尤其是,当督查的矛头指向市长郑春平亲自负责、且已然资金紧张、隐患重重的拆迁户维稳工作时。
他李仕山该如何自处?
管,严格督查,等于直接站在了郑春平的对立面,彻底卷入书记和市长的矛盾漩涡。
不管,或者敷衍了事,一旦维稳真的出了问题。
他这位督查组长就是第一责任人,姚星亮完全可以借此向他问责。
进退维谷,左右皆是险棋。
姚星亮这一手,既用他李仕山这把“刀”去监督郑春平那头“牛”,又顺手将李仕山自己也置于必须表明立场的险地。
李仕山自然也看清了其中的关窍。
可是作为姚星亮的副手,他没有推辞的理由,只能答应。
不过嘛,李仕山心里却闪出另一个念头。
或许,这也是一个机会呢?
常委会结束后,回到办公室的李仕山就要着实开始督查工作。
俗话说,想要干成事,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团队。
组建一支得心应手,精干可靠、能打硬仗的督查队伍就是首要工作。
李仕山让福进调来了市委相关部门,特别是纪委、督查系统、文明办以及部分综合部门的符合抽调条件的干部名单和详细履历。
厚厚一摞档案放在桌上,他倒了一大杯可乐,开始逐页翻阅,看得非常仔细。
李仕山的挑选成员标准很明确:一是要政治过硬,原则性强,为人正直,在以往的工作中没有不良反映;
二是要业务熟练,要么熟悉督查工作流程,要么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具备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是,还要考虑队伍的梯次和活力,既要有经验丰富、能把握分寸的老同志压阵,也要有充满干劲、思维活跃的年轻人冲锋。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所有挑选的干部,籍贯、履历和“栖凤县”相关。
用了一天时间,李仕山翻看完了所有档案,又结合前世记忆里能力比较强的干部,筛选出了二十个符合条件的干部。
紧接着,李仕山又让福进去打探一下自己不太熟悉的候选人的情况,又花去了两天时间。
最终十二个人的履历被一字排开摊在桌子上,其中几个人李仕山放在最前面。
市委督查室副主任科员,王建业,五十二岁,干了快二十年督查,经验没得说,为人耿直,就是有时候有点倔,不太会“来事”,所以一直没提上去,但正是这份“倔”,让他敢于坚持原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