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 第617章 征镇安平之平安镇征(十一)

第617章 征镇安平之平安镇征(十一)(2/2)

目录

郑直等人在一位身穿‘浅淡服’(素色麻衣)老学究迎导下,先到庙外大帐中洗了手和脸。然后再依次入庙,上香行礼。

庙的匾上写着“大圣贤殿”,庙里有灵星门、仪门。正殿大成殿为五开间,坐北朝南。殿前有东、西两庑,另有神厨等附属建筑。殿内圣贤都塑了像,与大明一样。正位南向,供奉大成至圣文宣王(孔子)。东西两侧分别供奉颜子、子思与曾子、孟子,称为‘四配’。殿内及东西两庑供奉孔门弟子及历代大儒(如程颐、朱熹等)。

“每年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八月)的上丁日,会在此举行隆重的‘释奠’礼。”一路上无所事事的杨琮总算有了用武之地,将满嘴转轱辘的老叟所言一一通为华言“都是使用朝廷颁降的雅乐……”

郑直听的颇为乏味,索性四下打量周围,很快他就发现宣圣庙东边应该还有一片建筑,估摸着就是金辅讲的成均馆。只是今日他们是不去的,据任士洪解释,李忄隆为了弘扬‘儒学’,年初就开始对成均馆进行修缮。当然这种话听听就好,根据程敬在平壤打听来的,成均馆早就搬走了,还换了很多次地方。甚至孔子牌位都被先后转移至太平馆、议政府、宗学、掌隶院、西学等处,以至于民间有‘孔圣死亦席不暇暖’的流言。而成均馆原有建筑已经被用作李?的享乐之地,并聚集巫堂在里面大行‘淫祀’。

拜谒之后,郑直来到前院升堂,文庙大司成和少司成前来拜谒,之后是馆生拜谒。这些馆生被称为“生员”,府州郡县的学生则被称为“生徒”,打扮上也都是儒巾襕衫,和大明别无二致。不同处是,他们戴的巾都是用软罗做的。

待所有人坐定之后,生员抬书案到前来准备请文庙内大儒讲书。

郑直却根本不在乎任世洪等人的反应,直接道“你们国家的话难懂,不用讲了。”

任士洪已经习惯了郑直随时随地的挑衅,立刻赞同,命撤去。此刻一队唇红齿白,做童生装束的少年登堂入室,前来奉茶。

“中堂观这些儒生可还入眼?此亦为下邦古礼。”任士洪原本想着息事宁人,奈何郑直似乎并不打算悬崖勒马,故而开口道“中堂昨夜垂询敝邦古制,今日下官斗胆为中堂分说一二。昔我新罗有‘花郎’者,原为贵族子弟结社习武,后渐成君王耳目。郎徒们‘扇舞呈祥’,却亦能‘剑击不臣’。此等少年皆从成均馆‘养贤库’甄选。”顿了顿“说来惭愧,馆中本存有下邦先王亲铸四寅剑一口。寅年寅月寅日寅时以陨铁淬成,剑格刻二十八宿,昔年曾悬于明伦堂镇文脉。”

郑直不置可否。

任士洪见此,忽压低嗓音“三日前查点宝库,竟发现檀木匣中唯余熟青缎衬里。据守吏供称,乃是前些日子下臣引荐给中堂的崔世珍所为。”

郑直眼皮未抬“倒是闻所未闻。”

任士洪见此,继续道“好在这贼子已经被擒,想来宝剑重见天日亦不远矣”

郑直拈起案头桔饼,吃了一口。

饮过一盏茶后,郑直等人起行。由众官和诸生们送出宣圣庙后,道别。按照惯例,郑直又写了一首祭孔的诗应应景。只是这首他搜肠刮肚想了快半个月的诗,真的只是一首应景诗。

任士洪原本想要随同郑直一同返回碧蹄馆,却收到了李忄隆派来的使者传召。却留下了洪景舟等人陪侍,自个则带着人返回汉阳。当然,暗中也留下了尹龟寿监视。

郑直并未挽留,看着窗外与他的座车背道而驰的任士洪等人,久久不语。郑直似乎懂了,洪景舟想要从谁那里求啥了,可对方为何如此呢?真的是李忄隆传召?

车队回到碧蹄馆时,已经是中午,洪演已经准备好酒宴。或许因为没有了任士洪,或许还因为马上就到汉阳了,郑直一改之前严肃,席间态度温和,再不复昨夜严苛。头一次让留下来小心翼翼伺候的迎慰使团顿时感到了轻松,甚至大着胆子将早就备下,却迟迟不敢献出的女乐再次请出,为酒宴助兴。

“朴知中乃是不可多得将才。”郑直一边欣赏手握双刀上下翻飞的高丽舞姬,一边与凑过来敬酒的洪景舟闲聊。不知不觉,就讲到了朴元宗“原本本阁欲与此人校技一番,却不想……可惜。”

“中堂明鉴,吾辈读圣贤书,首重‘君父一体’。昔周公辅成王而制礼乐,伊尹放太甲而全社稷,皆守权不离经之要义。”洪景舟闻言,同样叹口气,却道“彼等竟以‘清君侧’为名,妄图血洗内廷。此非‘汤武革命’,实乃‘董卓夜奔’!”

因为不晓得任士洪到底向郑直讲了多少,故而洪景舟回答的很干脆。哪怕明明晓得昨夜二人于酒宴之上,颇有龃龉,他也不敢赌。

郑直轻笑“洪佥正忠义可嘉。”

洪景舟心中一动,肃然道“唯谨守本分尔!”

撤宴之后,待郑直回到后院,已经有一队姿色艳丽的女子等在院内。三十三位乐工,三位舞姬,竟然将偌大的院子站满了。他一眼就认出了为首之人,正是酒宴之上耍双刀跳舞的美人。

“奴婢见过中堂老爷。”女乐众人纷纷行礼,华言倒是比任士洪等人还要纯正。

“时才那刀舞的甚是好看。”郑直拿出烟,坐到了院中石墩上“速速舞来。”

一众女乐不敢迟疑,立刻让到一旁,为三位舞姬留出空地。片刻后,在女乐用双手打拍子的伴奏下,那美人拿着两把折扇代替短刀,开始跳了起来。

郑直一边欣赏,一边梳理任士洪、崔世珍、朴元宗、洪景舟等人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很显然,把他当脑子不全的还不止一个。

郑直决定做点啥,否则岂不是堕了他大明文武双元,最年轻辅臣的名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