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少女前线:141指挥官 > 第1313章 让你看到我想让你看到的一切

第1313章 让你看到我想让你看到的一切(2/2)

目录

那次失误后,他在抽屉里放了颗压力球,在桌角摆了本空白笔记。

每当心里的火气往上冒,他就会捏着压力球起身,走到指挥部的窗边——窗外能看见前线隐约的炮火余光,橘红色的光在夜色里一闪一闪,像在提醒他战场容不得半分情绪失控。

他会在笔记上写下当时的情绪烦躁,因补给延迟、愤怒,因协作受阻,再用黑笔在旁边批注:先查延迟原因,再找协作缺口。

那些笔记如今已写满半本,红色字迹是当时的情绪,黑色是冷静后的分析,蓝色是后续的应对方案——每一页都是情绪被驯服的痕迹,不是被动忍耐,是主动把情绪拉回理智的轨道。

后来再遇到有人悄悄撺掇,他学会了先沉默三秒。

有人说这事换谁都忍不了,他会反问

忍不了之后呢?

有人说您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会翻出相关数据先看问题出在哪。

他的克制从不是不发脾气,而是把脾气发在点子上——当下属因疏忽导致失误时,他会严肃指出问题,却不会迁怒;当上级因误解否定计划时,他会据理力争,却不会情绪化争执。

那种克制里藏着对局势的清醒判断:情绪是股能燎原的力量,但若不加引导,只会烧到自己;只有把它拧成解决问题的动力,才能在复杂的博弈里站稳脚跟。

叶菲姆如今再翻那叠泛黄的报告,指尖划过咖啡污痕时,已没有当初的懊恼,只剩对情绪博弈的通透。

他的经历从来不是克制战胜冲动的简单故事,是无数次冲动冒头时,主动把它拉回来的斗争——是捏着压力球冷静的瞬间,是在笔记上梳理情绪的时刻,是面对撺掇时保持清醒的判断。

这种斗争里藏着的不是软弱,是比冲动更坚韧的力量:它能在情绪的浪潮里稳住船舵,能在他人的撺掇中守住本心,能把每一次差点失控的教训,都变成日后掌控局势的底气。

正是这股力量,让他在一次次情绪与理智的拉扯中,慢慢活成了能扛事、能稳住的领导者,也让他在战场的风浪里,走得比当初更稳、更远。

这人会是背后拱火的主儿?答案没绕弯,心里有谱:想来不是。

那里还留着当年攥紧拳头时压出的浅茧,指腹蹭过茧皮的触感,忽然勾回了多年前的记忆:那时的自己,即便在最冲动的时刻,也不过像被主人拴着绳的猎犬,再凶也跳不出“不越界”的圈。

那是在基层车间,两个班组为争夺一台老旧的铣床吵得面红耳赤。对方的组长伸手去拽机床的电源线,叶菲姆的喉咙瞬间发紧,火气像烧红的铁丝窜上头顶,指节攥得泛白,指甲几乎嵌进掌心。可就在他要往前冲时,后背忽然传来一道轻压——是老班长的手,按在他肩胛骨上,力道不重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沉稳,还有一声极轻的咳嗽,像在他耳边划了道线。

他下意识回头,撞进老班长的目光里——那目光没有责备,却清晰地传递着“别乱”的信号,像猎犬听到主人的低唤,原本竖起来的耳朵瞬间贴向脑后,喉咙里的低吼也弱了下去。指尖的力道松了些,他看着老班长走上前,把缠在一起的电源线轻轻分开,才忽然明白:自己那股火气,从来都带着“怕毁事”的底色,就像猎犬对着生人呲牙,再凶也会记得主人在身后,爪子不会真的落下,尾巴会悄悄夹在腿间,心中始终明晰“护着该护的,而非毁了不该碰的”。

这种克制从来不是刻意忍耐,而是刻在他对“情绪疆界”的认知里。叶菲姆的脾气再烈,也像被无形的线拴着,急归急,吵归吵,却从未逾越“不损事、不伤人”的底线。他记得有次因调度失误错过零件配送,对着调度员拍了桌子,可话刚出口,就看见对方手里攥着的住院通知单——那瞬间,他的火气像被冷水浇了,转而接过对方手里的单据,帮着联系临时配送。那份“急”里,始终藏着“不把事做绝”的余地。

若要给这份情绪找个喻体,那便是寒夜里的一堆篝火。在风雪裹着车间的冬夜,篝火燃在临时搭起的石圈里,石圈是磨圆的青石,码得齐整,刚好框住火焰的范围。火舌舔着架在上面的铁锅,锅里的雪水咕嘟着冒泡,能烤热干粮,能驱散冻得发僵的寒意,解决眼前最迫切的需求。可这火的力量,从始至终被限定在青石圈里——柴火是码得整整齐齐的二十来根松木,烧一根少一根,火焰的高度绝不会超过石圈的边缘;偶尔有火星溅出来,落在冰冷的青石上,不过“滋啦”一声就灭了,连半点引燃周围干草的机会都没有。

叶菲姆的情绪便是如此:它有“烫人”的烈度,却没有“燎原”的野心;能解决眼前的急难,却不会突破预设的疆界。那堆篝火从不会因为风大就跳出石圈,就像他的脾气从不会因为气盛就撞破“不毁事”的底线——这种“有限的冲动”,不是软弱,是对“情绪与事”关系的清醒认知:情绪是用来护事的,而非毁事的;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而非制造麻烦的。

目录
返回顶部